廣珠公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廣珠公路是一條廣東省內的市際公路,起源於民國時開始修築的岐關公路西路,共和國成立後先名為廣中公路,珠海市建市後改名廣珠公路,現成 105國道連接廣州珠海的一段。[1][2][3]

其北起廣州市海珠區洛溪大橋,途徑番禺洛浦街大石鍾村順德陳村北滘倫教大良容桂中山市小欖西區石岐南區板芙三鄉等地抵達珠海市。是廣州通往珠江西岸各市最早的陸路交通大動脈。

歷史

岐關西路

長期以來,澳門至石岐沒有直通公路,交通不便。雖有官道從石岐通往前山,再接連澳門蓮花莖,即現在的岐澳古道中的「南干大道」,但因崎嶇不平,陡坡多,只能使用人力小推車運送貨物,往返一次也需要花費較多時間。嚴重阻礙粵澳間的貿易交流。

1927年,中山縣三鄉的鄭芷湘、鄭禮卿、吳梅一、黃昌垣等人發起籌辦岐關車路公司,修中山石岐一澳門關閘的岐關公路。1927年7月,中山縣岐關車路公司籌備辦事處在廣州西堤二馬路三樓成立。

同時,經廣東省建設廳公路處批准立案,領取「路字第一號」及「路字第四號」建築執照。同年12月,辦事處移至澳門新馬路67號二樓。

公司股金絕大部分來自華僑、港澳商人和當地商民的投資,屬民間資本企業,也是抗戰前投資最多,規模最大、設備最好的築路行車合一的公路交通企業。

1927年10月,岐關公路正式動工。由郭頌堯負責勘測定線,劉慶勛負責橋梁涵洞工程設計。築路過程中,澳門府督巴波沙無償借給築路輕便鐵軌車及運泥斗車數十輛。

岐關公路以關閘為起點分為東路和西路兩段,其中西路長37.77公里,從拱北關閘經三鄉、板芙至石岐,於1936年通車。有鋼筋混凝土橋52座,木橋39座,涵洞272處。路面寬7.7米,最寬處為9米。此段為本路石歧以南段的起源。

岐關公路通車後,最早歸岐關車路公司專營,僅有客車運營,是20世紀30~40年代全國唯一的「奉准永遠專利權」的民辦公路,收益頗豐。

1940年日軍侵入中山縣,公路遭受破壞,岐關車路公司亦受掠奪而告停業。1945年8月抗日勝利後,於1946底修復岐關西路。[4]

順中公路

民國17年(1928年),廣東省、順德縣當局開始征股集資籌建順中(順德至中山)公路。翌年,縣政府制定〈徵地建路認股辦法》,各路相繼動工。至民國21年,順中公路順德路段完成部分路基,其中大良至霞村(即沙頭)段通車;為砂土路面,寬7米左右。

民國25年,順中公路開通短途汽車客運。順中公路容良(沙頭至大良)段由利民行車公司承運。後由於連年戰亂,至40年代僅大良至沙頭段勉強通車。

廣中公路時期

1949年秋,解放軍進駐中山縣,中山解放,岐關車路公司仍繼續經營。1950年4月25日,岐關車路公司由石岐市軍事管制委員會接管。

1950年底,岐關車路公司按經濟類型劃分屬公私合營性質,1951年後改為公營,並以岐關車路公司為基礎與中山縣興利行車公司、和盛貨運公司、順德縣長途汽車公司等10個公司合併,改稱廣中車路公司

1951年3月,國家投資,動工興築廣(州)中(山)公路,由順中公路和岐關西路組成。由廣中車路公司協同中山、順德、南海3個縣組織施工,經省交通廳勘測規劃。設立了搶修廣中公路指揮部,路基土方由沿線鄉村組織民工進行施工,載運木料、沙石等物資由廣中車路公司調配。路面為沙土路面,路面寬8~9米。當年6月,中山段竣工。之後在三洪奇,沙頭,細滘等渡口設立車船渡,結束汽車分段運行的歷史。

1954年廣東省運輸局派員到廣中車路公司清理財產和整頓企業管理工作:同年7月1日決定管養運輸分營,將廣中車路公司的公路管理養護部分移交公路管理局中山養路段接管。

1977年左右本路各段陸續改造為路寬8—9米的雙向兩車道瀝青路面。

改革開放之後的發展

1984年建成三洪奇、容奇、細滘三座公路大橋 1987年,中山段改造成二級路面,並於1988年12月31日完工。

廣州段

洛溪大橋起始,進入番禺區後經過洛浦路至大石大橋,之後依次為富石路,鍾順路,屏都路,並從屏山大橋進入佛山段。

佛山段

全段位於順德區,由廣佛交界的屏山大橋起始,依次途徑陳村北滘倫教大良容桂,過舊沙口大橋後進入中山段。全段也被稱作順德大道

中山至珠海段

中山段

中山段全長61.7公里,由小欖大道開始,到小欖站路口則變為裕民大道,經同興高架橋駛入葵興大道,過東升樞紐立交後依次為坦背西二馬路,坦背東二馬路,至昌觀立交橋後為彩虹大道,至沙朗立交向南由石岐過境線過中山三橋隨後經過板芙鎮,三鄉鎮後進入珠海界。

板芙鎮段又稱板芙大道,三鄉鎮段又稱文化路,谷都大道。

改線

廣珠公路中山市中心段原先經過西區彩虹大道、城區的中山一路、人民大橋、中山二路、岐關西路、南區的城南一路、二路。1992年建設石岐過境線,由沙朗立交橋以北600米處起,終點設在環城加油站東北側,全長11.95公里,1993年國慶前建成通車。 廣珠公路三鄉段原先經過三鄉的文昌路、268省道溫泉段至古鶴。1992年11月動工興建谷都大道,從105國道三鄉鎮平嵐村境內的金字山北側馬逕起至古鶴村口(中山與珠海交界處),全長8.18公里。1994年6月30日完成環城區長環至三鄉金字山馬逕路段19.8公里改造,1994年10月全線竣工通車,105國道中山境內長度從原來的67.7公里縮短為61.7公里。

參考

  1. ^ 《廣東省珠海市地名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省珠海市地名志,廣東科技出版社,1989.01,第174頁
  2. ^ 麥田,甘涼生主編;《廣東省佛山市地名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省佛山市地名志,廣東科技出版社,1991.06,第245頁
  3. ^ 《廣東省中山市地名志》編纂委員會編,廣東省中山市地名志,廣東科技出版社,1989.10,第332頁
  4. ^ 岐关公路的发展历程概述. www.sohu.com. [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