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慶寺 (北京)

座標39°56′40″N 116°18′22″E / 39.94454°N 116.30608°E / 39.94454; 116.30608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延慶寺山門(2020年9月)

延慶寺,位於北京市海淀區萬壽寺路,是漢傳佛教寺院。

簡介

延慶寺位於萬壽寺東側,長河北岸,靠近廣源閘。萬壽寺和延慶寺門前有清朝建的萬壽寺碼頭。清朝皇帝、皇后、太后等自紫禁城頤和園往返途中在萬壽寺碼頭下舟到萬壽寺上香時,延慶寺是一般官員和服侍人員用膳和休息的場所。延慶寺還是長河兩岸民間廟會的舉辦地。據傳延慶寺初建時曾是萬壽寺的一部分,但究竟是初建時兩寺便已分開,還是後來才分開,現已難查考[1][2]

延慶寺內的主要建築有正殿和東西偏殿,原先寺內還有明朝天順六年(1462年)重修碑,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文林郎肥城縣萬鵬程撰書《創建延慶寺山門記》,清朝順治十二年(1655年)文林郎知肥城縣縣事袁沛主持、平陰縣廩生程步雲撰書《重修延慶寺正殿山門記》等碑石[1]

《北京寺廟歷史資料》載:「延慶寺,坐落西郊三分署萬壽寺街19號,建於清乾隆三十一年,屬私廟。本廟面積二十二畝零八分,房屋六十一間,附屬塋地二十六畝,田地三十五畝,土房五間,管理及使用狀況為住持管理。除佛殿外,分禪舍及租戶居住。廟內法物有釋迦佛一尊,阿難迦葉二尊,羅漢十八尊,均泥塑。大銅磬一口,鐵五供兩堂,三經一部,石碑三座。另有白果、槐、楸、柏等樹木十七株。塋地柏樹六十二株,槐樹四株,馬尾松九株,榆樹四株,楊樹兩株。」延慶寺東南角原先還有一口古井,俗稱大寺井,今已無存[1][2]

1967年後,陸續有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總政治部的軍人及家屬搬進延慶寺居住,截至2017年延慶寺內已有居民二百餘戶,整座寺廟及周邊淪為棚戶區[1]

延慶寺是北京市海淀區文物普查登記項目。2012年1月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委員會立文物普查登記項目保護牌[3]。2018年3月,《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規劃》及《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保護建設五年行動計劃(2018年-2022年)》經中共北京市委常委會審議通過,同年延慶寺周邊棚戶區改造方案已由紫竹院街道上報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4][5]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延庆寺:长河的重要节点. 北京日報. 2017-08-24. [永久失效連結]
  2. ^ 2.0 2.1 在延庆寺住了45年的老居民 没想到家门口成了景点. 北晚新視覺. 2017-11-17. 
  3. ^ 文物概况. 北京市海淀區文化委員會. [2018-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30). 
  4. ^ 大运河文化带保护建设加快推进,北京将统一运河文化遗产标识. 澎湃新聞. 2018-08-08. 
  5. ^ 紫竹院延庆寺周边将启动棚改. 北京晚報. 2017-09-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