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懼怪蟲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極地懼怪蟲
化石時期:寒武紀第三期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毛顎動物門 Chaetognatha
綱: 古箭蟲綱 Archisagittoidea
屬: 懼怪蟲 Timorebestia
種:
極地懼怪蟲 T. koprii
二名法
Timorebestia koprii
Park et al., 2024

極地懼怪蟲(Timorebestia koprii是一種干群毛顎動物(即箭蟲的近親)。它們生活在寒武紀早期,大約520Ma。懼怪蟲的化石在格陵蘭島的西里斯帕斯特生物群被發現[1]

詞源學

該屬名源自拉丁語timor (恐懼)和bestia (野獸),意思是「引起人們恐懼的野獸」。種加詞則是韓國極地研究所(Korea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的縮寫(KOPRI),這是為了對該研究所曾幫助開展探險活動表示致謝。

描述

懼怪蟲的身體較為寬闊,且周身存在具輻條的鰭:包含有一對身體側面的胸鰭與一個較大的圓形尾鰭。身體前端是較小的頭部,頭部沒有發現眼睛,但是有一對長觸手,長度可以達到體長的一半左右。消化道開口於身體腹側,起始於頭部與軀幹部之間,終止於尾鰭基部。懼怪蟲的軀幹部分被成排的肌肉所圍繞,具有環肌和縱肌,這使得懼怪蟲能夠稱為一個優秀的游泳動物[1]

懼怪蟲的口部具有顎,顎由一對近三角形的骨板及前部看上去較鈍的結構組成,在這之前還有一塊可能是腹板的口板。與此同時,懼怪蟲的軀幹部分保存有一對清晰可辨的腹神經節——因此它被認為屬於毛顎動物的干群,相對於現代的箭蟲(Saggita)來說,它可能比阿米斯克蟲(Amiskwia更加靠近基幹位置[1]

懼怪蟲目前僅有13個已知標本,它們的身體尺寸長度最短的僅有22mm,最長的個體能長到200mm,算上觸手和尾巴總長可以超過300mm[1]

古生態學

現存的毛顎動物,諸如箭蟲,是一種微小的浮游生物,體型基本上都是在10cm以下;與它們不同,懼怪蟲則要大得多——如果只看胴長,懼怪蟲也有20cm的大小,算上觸手長度則可以達到30cm。如此龐大的體型對於一隻箭蟲來說,足以算得上是「令人恐懼」了。較大的體型也暗示着懼怪蟲或許占據了較高的營養級。同時,在懼怪蟲生活的西里斯帕斯特生物群,還有宣揚爪蟲等刺蟲北方篩蝦等游泳動物。也就是說:早在寒武紀時期,毛顎動物就和奇蝦恐蝦類一同構建起了重要的游泳掠食者群體[1]

有些懼怪蟲的化石標本帶有腸道內容物,這些內容物表明,懼怪蟲會捕食當地的優勢物種等刺蟲,因為它們體型很小而且異常豐富。因此,懼怪蟲被視作是世界上最早的頂級掠食者之一[2]

分類

根據最新的文獻,有關懼怪蟲的系統發育樹如下[1]

顎口動物門

輪蟲動物門

毛顎動物門

懼怪蟲

阿米斯克蟲

"New chaetognath"[a]

箭蟲

鋤蟲

a 一種還未正式發表的西里斯帕斯特毛顎動物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1.4 1.5 Park, Tae-Yoon S.; Nielsen, Morten Lunde; Parry, Luke A.; Sørensen, Martin Vinther; Lee, Mirinae; Kihm, Ji-Hoon; Ahn, Inhye; Park, Changkun; de Vivo, Giacinto; Smith, M. Paul; Harper, David A. T. A giant stem-group chaetognath. Science Advances. 2024-01-05, 10 (1). ISSN 2375-2548. doi:10.1126/sciadv.adi6678. 
  2. ^ ‘Giant’ Predatory Worms Lived in Greenland Waters 518 Million Years Ago. Science News. 2024-01-04 [2024-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