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鞠
此條目翻譯自日語維基百科,需要相關領域的編者協助校對翻譯。 |
手鞠(日語:てまり、手まり)、又稱手毬,起源於中國唐代的蹴鞠,可拿來拋擲把玩。公元7世紀流傳至日本,發展成為一種名副其實的藝術形式。由於其漫長的製作過程融入了製作者的心意,也成為一種帶來好運和象徵幸福的禮物,亦是「新年」的季語。
最初球芯只是纏繞一些線所作出的東西,約16世紀末,球芯換成以棉線作出的高彈性球體,並在上面纏繞彩色絲線形成幾何圖形,所作出的玩具即是手鞠。大小大多是比壘球大,比手球小。
日本的婦女與女孩會在室內與室外遊玩手鞠,在室內玩的時候、有時會跪下身子。手鞠在日本江戶時代中期以後流行[1],尤其是在元旦當天、日本人特別喜好遊玩手鞠。
由於明治時代中期以後,橡膠變得廉價,一種彈性好的橡皮球(日語:ゴムまり)在日本被視為玩具開始普及,被以用手在地面拍打或丟到空中等方式遊玩。屬於女孩子的玩具,在江戶到明治時期,是元旦時期遊玩的玩具,現在則是一整年都有人玩。
日本手鞠協會
1968 年,名譽會長尾崎千代子出版了《手鞠十二月》(暫譯)。深受日本各地喜愛手鞠的人的歡迎。1979 年,日本手鞠協會在東京成立。從那時起,出版了 20 多本書,其中包含來自日本許多地區的傳統手鞠製作技術和設計,以及更新、更現代的手鞠設計,新作品仍在繼續發表。[2]
成立目的:繼承和繼承傳統手鞠工藝,提升其藝術品質,並培養工藝傳統的繼承者。此外,加深會員之間的了解,促進國際交流,支持日本文化。
參見
參考
- ^ 世界大百科事典(平凡社)
- ^ Japan Temari Association on Temarikai.com. www.temarikai.com. [2021-08-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31).
參考文獻
- 平出鏗二郎《東京風俗志 下巻》富山房、1902年(明治35年)/2011年、ISBN 978-4-572-00639-4
這是一篇關於日本的小作品。您可以透過編輯或修訂擴充其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