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中生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曾中生
曾中生像
本名曾鍾聖
出生(1900-06-10)1900年6月10日
 大清湖南省資興縣
逝世1935年8月(35歲)
 中華民國四川省理番縣卓克基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母校黃埔軍校第四期
服役年份1925年 - 1935年
統率紅四軍政委
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
參與戰爭北伐戰爭
第一次國共內戰
配偶黃杰
親屬曾希聖

曾中生(1900年6月10日—1935年8月),原名曾鍾聖,男,湖南資興人,中國工農紅軍高級指揮員,軍事家中國共產黨游擊戰運動戰理論創始人之一,36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

曾中生早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參加北伐戰爭,後赴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回國後,從事地下工作,歷任軍委參謀科科長、中央軍委委員、中共南京市委書記。1930年,他奔赴鄂豫皖,歷任中共鄂豫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紅四軍政委、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1933年8月,被張國燾監禁,兩年後被秘密處死。

生平

早期經歷

曾中生生於湖南省資興縣州門司鎮春牛村。青少年時立志投筆從戎[1]:257。1922年,投桂系軍閥沈鴻英部,任參謀。1925年,考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在校期間,參加中共黨組織領導的「青年軍人聯合會」,是《青年軍人》撰稿人之一[1]:259。1926年夏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唐生智政治部組織科科長,參加國民革命軍北伐。北伐軍占領武漢後,任漢口民國日報》主筆[1]:260

第一次國共內戰時期

1927年9月赴蘇聯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1928年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同年冬回國,先後任中央軍委軍事部參謀科科長和南京市委書記[1]:261。1930年8月,任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委員、武裝工農部部長。同年9月以中央特派員身分被派到鄂豫皖蘇區,於11月抵達湖北省黃安縣(今紅安縣)。1931年2月,任鄂豫皖特委書記兼軍委主席,指揮反圍剿鬥爭,與曠繼勛徐向前等採取聲東擊西、「飄忽」制敵的戰術,挫敗了國民革命軍的第一次、第二次圍剿[1]:264

在第二次反圍剿戰爭前,張國燾被派往鄂豫皖蘇區主持工作,曾中生任新成立的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員和軍委副主席,兼紅四軍政治委員。期間張國燾因部隊是否南下問題,與當地軍事領導發生矛盾[3]:144。同年8月,率領紅四軍五個團兵力南下,攻破英山,擊潰國軍一千八百餘人[4]:146。當時張國燾堅持攻下英山後應東進,進攻安慶,威脅南京[3]:147。曾中生則與徐向前則認為該決議不可行,並率部隊繼續南攻蘄春縣,通過長途奇襲一百二十里抵北漕河鎮擊潰新八旅,俘獲旅長王廣宗等一千八百人[3]:148,紅四軍的第二次反圍剿戰役結束[5]:63。而當時張國燾寫信批評,並要求部隊立刻北返[5]:63。曾中生在英山以南雞鳴河召開會議,討論戰略方針,絕大多數人表示反對張國燾北返的要求[5]:63;而張國燾則向黨中央寫信舉報[3]:149-151。9月,部隊北返中曾中生職位被撤,取而代之的陳昌浩則接任政委職位,此後曾中生降任黃安獨立師師長。12月,國軍第69師乘紅軍主力圍攻麻城之機,侵入黃安高橋地區,被曾中生擊退[1]:275

1932年10月,蔣介石派遣胡宗南的第1師、黃杰的第2師、李玉堂的第3師等主力師進入鄂豫皖蘇區,採用「並列推進、步步為營」等戰術,以衛立煌陳繼承等縱隊形成梯隊前進,以避免此前紅軍的圍點打援戰術[3]:196-200。而紅四方面軍因裝備及準備不足,在黃安戰役、七里坪戰役中雙方發生慘烈拉鋸戰、損失巨大[3]:201-204[6]:21-26。在七里坪作戰中,曾中生負傷[1]:275。同年10月,紅四方面軍在黃柴畈召開緊急會議,決定紅四軍主力撤出鄂豫皖蘇區[6]:33[7]:621。同年12月,紅四方面軍進抵城固小河口鎮,召集部分師以上幹部會議。曾中生連同曠繼勛余篤三張琴秋等向張國燾發難,抨擊其毫無目的地向西實行退卻及其軍閥主義作風[1]:275。而張國燾表面上表示接受大家意見,實際上開始對曾中生等警惕[1]:276

12月底,全軍越過大巴山,進抵四川通江,創建川陝根據地[3]:229-231[6]:62-65。曾中生出任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參謀長,組織創建川陝蘇區。1933年8月,張國燾開始新的一輪肅反運動,逮捕殺害了曠繼勛余篤三吳展等人[3]:296-298[6]:98-99。此後,又以「右派首領」等罪名將曾中生監禁。在處境困難的情況下,他仍致力於加強部隊訓練,注重軍事理論研究,系統地總結紅四方面軍反圍剿作戰經驗,撰寫了《與川軍作戰要點》、《與「剿赤軍」作戰要訣》、《游擊戰爭要訣》等軍事理論著作。1935年6月,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懋功會師,曾中生給中共中央寫信,提出申訴,此信被張國燾扣押。8月中旬,在四川省理番縣卓克基被秘密殺害[1]:283

身後

1945年,中共中央為曾中生徹底平反昭雪。

1989年11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確定為36位「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家」之一[8]

著作

《曾中生和他的軍事文稿》,1974年,重慶出版社

家庭

弟弟曾希聖,與曾中生同時進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曾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

妻子黃杰,湖北江陵縣人,原名黃書蓮。兩人1930年結婚[9]。黃杰上過黃埔軍校武漢分校。曾中生死後,黃杰於1946年與徐向前結婚[5]:247[3]:702

參考文獻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編審委員會; 中國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 第5卷. 北京: 解放軍出版社. 2007. ISBN 7-5065-5281-7. (簡體中文)
  2. ^ 王永均. 黄埔军校三百名将传. 廣西人民出版社. 1989年: 775. ISBN 7-219-01084-2. (簡體中文)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徐向前. 历史的回顾. 解放軍出版社. 1987年. ISBN 7506501260 (中文(簡體)). 
  4. ^ 徐向前. 徐向前元帅回忆录. 解放軍出版社. 2005年. ISBN 9787506548663 (中文(簡體)). 
  5. ^ 5.0 5.1 5.2 5.3 《徐向前傳》編寫組. 徐向前传. 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7. ISBN 978-7-8009-2058-5 (中文(簡體)). 
  6. ^ 6.0 6.1 6.2 6.3 武國友. 红军长征全史(第三卷).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6年. ISBN 7-5602-1842-3. 紅四方面軍戰史 (中文(簡體)). 
  7. ^ 郭廷以. 近代中國史綱.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6年. ISBN 9789622013520. 卷2 (中文(繁體)). 
  8. ^ 中国当代军事家. 中國網. 2007-03-05 [2015-1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9-23). 
  9. ^ 詠慷. 徐向前夫人黄杰的传奇人生:曾和赵一曼是同学. 縱橫. 2010, (1) [2014-04-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5-03) (中文(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