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成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棗強靖安王朱成釨(1460年—1496年7月19日),明朝代隱王朱仕㙻庶七子,[1][2][3]一作庶六子。[4][5]

生平

天順八年(1464年)十二月賜名。[1]成化九年(1473年)四月,明憲宗命安遠侯柳景、駙馬都尉周景、遂安伯陳韶、靖遠伯王添、定襄伯郭嵩、伏羌伯毛銳為正使,吏科給事中王瑞、戶科給事中張海、禮科給事中成實、兵科給事中郭鏜、刑科給事中黃澄、工科給事中和遜為副使,持節冊封朱成釨為棗強王。[2][4]成化十年(1474年)四月,憲宗遣魏國公徐俌、富陽伯李輿、安鄉伯張寧、東寧伯焦俊為正使,中書舍人蹇霖、吏部員外郎國泰、禮部郎中李溫、工部郎中顧瑾為副使,持節冊封西城兵馬副指揮蘇寧的女兒為棗強王妃。[6]

朱成釨的兄長代惠王朱成鍊死後,本應由庶長子武邑王朱聰沬襲封,但朱聰沬獲罪被廢為庶人,遷居太原府,由代惠王次子樂昌王朱聰涓署理代王府事,代王位空懸。弘治五年(1492年)二月,朱聰沬母王夫人與朱成釨等王及潞城長子朱成鑘、朱成鑘二弟鎮國將軍朱成銴等宗室將軍各自上奏稱朱聰沬已悔悟,請求寬恕讓他回本府居住;請求看在朱聰沬子朱俊杖是代惠王的長孫,命他繼承代王或封代世孫以奉宗祀。明孝宗命宗親府部大臣會議,認為朱聰沬是奉旨被外遷,朱俊杖是朱聰沬為武邑王時所生的庶長子,眾人的請求不合法度。孝宗認可。朱成釨又想入京為朱聰沬、朱俊杖求情,孝宗認為此事已經議定,令告諭阻止朱成釨入京。[7]四月,王氏、朱成釨、朱成鑘、朱成銴等奏朱聰涓署理代王府事有所不便,請求寬恕朱聰沬,並封朱俊杖嗣代王以奉代王祭祀事。禮部會議覆奏,孝宗說朱聰沬所犯不法原本難以輕饒,但整個代王府都為他上奏求情,姑且從寬,命他以革爵武邑王的身份仍居太原,恢復冠帶閒住;封朱俊杖為代國長子管代王府事,令朱聰涓回本府,此後不得干預代王府事。[8]七年(1494年)三月,朱成釨再上奏請求讓朱聰沬復爵,且想要親自入京陳說。孝宗說朱聰沬獲罪被革爵,難以嗣爵,責怪朱成釨既奏擾又欲違例入京,不許。[9]

弘治八年(1495年)五月,朱成釨因生母張夫人得病,請求賜藥餌。明孝宗命酌量給之。[10]

弘治九年(1496年)六月,朱成釨薨。明孝宗得知死訊,輟朝一日,按制度賜祭葬,諡安靖[3]《明史》作諡靖安。十一年(1498年)十月,孝宗命給朱成釨王妃蘇氏及年幼子女食米每年五十石。[11]十七年(1504年)十二月,朱成釨的嫡長子朱聰滋襲封。[4][12]

家庭

妻妾

  • 王妃蘇氏

子孫

參考文獻

  1. ^ 1.0 1.1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十二》
  2. ^ 2.0 2.1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十五》
  3. ^ 3.0 3.1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十四》
  4. ^ 4.0 4.1 4.2 《明史》卷一百零一
  5. ^ 《弇山堂別集》卷035
  6. ^ 《明憲宗純皇帝實錄卷一百二十七》
  7. ^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六十》
  8. ^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六十二》
  9. ^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八十六》
  10. ^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
  11. ^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一百四十二》
  12. ^ 《明孝宗敬皇帝實錄卷二百十九》

原因:明政府封之
明棗強國國王
1473年-1496年
繼任者:
子康惠王朱聰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