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崧 (五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崧(?—948年12月12日)[1][2],字大丑五代十國後唐後晉遼朝後漢大臣,在後晉擔任宰相(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樞密使。後漢時,他被誣告叛國而被處死。

背景

李崧生年不詳,是深州饒陽縣(今河北省衡水市饒陽縣)人。他的父親李舜卿擔任深州錄事參軍。他有兩個弟弟李嶼、李㠖。李崧年幼時聰敏,十幾歲時能寫文章,被家人稱異。弱冠為深州參軍,李舜卿對同宗李鏻推薦兒子,想要李鏻多多教誨照顧。李鏻是唐朝的遠支宗室(李元懿六世孫),在後唐擔任宗正卿,說明李舜卿、李崧父子也是唐朝宗室[3]

後唐時代

唐莊宗時代

923年,唐莊宗李存勗建立後唐,派他的長子李繼岌為興聖宮使,兼領成德軍節度使(治所在鎮州真定縣,今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4]。李崧成為鎮州參軍。當時推官李蕘負責文書起草,李崧見他的文字並不精美,於是對掌事呂柔說「令公是皇子,天下人仰慕。他的信函表章應該文理兼備。李蕘李侍御的起草,沒有盡善盡美。」呂柔讓李崧試着代李蕘起草。然後把李崧的文章給盧質和馮道看,兩人讚揚了李崧的文筆。李崧很快被提升為為興聖宮巡官,負責李繼岌的文書[3]。唐莊宗滅後梁,定都洛陽,任命李崧為太常寺協律郎[3]

925年,唐莊宗派魏王李繼岌為都統,出征前蜀,樞密使郭崇韜作為李繼岌的副手,負責實際工作[5]。李繼岌命李崧掌書記[3]。後唐軍隊很快滅亡前蜀。唐莊宗和他的皇后劉玉娘猜忌郭崇韜涉嫌密謀叛亂。劉玉娘是李繼岌的母親,暗中派人取通知李繼岌殺掉郭崇韜。李繼岌於是殺害了郭崇韜。李崧得知後,很快去見李繼岌,說:「現在軍隊離京五千里,殿下沒有詔令,殺害重臣,就算你容不下郭崇韜,為什麼不能等回到洛陽再殺不遲?」李繼岌說自己也後悔這個決定,但事情已經釀成。李崧召集了幾個書吏,秘密偽造詔令,登上樓,然後把梯子撤去,秘密偽造詔令,又用蠟摹刻了個印蓋上,才對外宣諭,安定軍心[6]

郭崇韜和朱友謙的死,造成後唐軍心背離[6]。926年夏天,唐莊宗死於興教門之變。李嗣源進入洛陽,自稱攝政。李繼岌從前蜀的首都成都回到洛陽,以圖爭奪皇位,但軍隊並不擁護他。李繼岌自殺,任圜帶領軍隊回到洛陽,把軍權交給李嗣源[7]

唐明宗時代

唐明宗李嗣源任命任圜以宰相判三司(戶部、度支、鹽鐵)[7]。任圜推薦李崧為鹽鐵判官。李崧的母親去世,李崧回到家鄉服喪。守喪完畢,成德節度使范延光命他掌書記。范延光回京擔任樞密使李崧被任命為拾遺,直樞密院,升任補闕、起居郎、尚書省尚書郎。長興末年,李崧成為翰林學士[3]

長興三年(932年)冬季,契丹國侵犯後唐的雲中,唐明宗想要派大將為河東節度使(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抵禦契丹。唐明宗的女婿六軍副使石敬瑭,那些想要避免和李嗣源現存長子秦王李從榮衝突,希望擔任河東節度使。但是范延光和唐明宗另一個女婿趙延壽想讓康義誠出任。李崧建言支持石敬瑭。唐明宗當時急於決定,范延光、趙延壽於是也同意了。石敬瑭成為河東節度使[8]。當石敬瑭知道這是李崧的建議,親自派人對他表示感謝[3]

唐末帝時代

933年,李從榮試圖奪取政權,但失敗被殺,隨後,唐明宗去世。明宗的另一個兒子宋王李從厚繼承皇位[8]。934年,唐明宗的養子潞王李從珂推翻李從厚,成為皇帝(唐末帝)。唐末帝經常諮詢李崧和端明殿學士李專美、知制誥呂琦、薛文遇、翰林天文趙延乂這些官員[9]

唐末帝和石敬瑭長期不和[9]。唐末帝懷疑石敬瑭勾結契丹謀亂,與李崧等人商議。李崧和呂琦主張把逃亡後唐的耶律倍遼太宗耶律德光的大哥)送回契丹、用大約值十多萬緡的禮物、錢財議和契丹,讓他不要幫助石敬瑭。宰相張延朗主管三司,也支持他們的意見。唐末帝最初同意,讓李崧和呂琦起草《遺契丹書》來等待命令提出的條約。但是,薛文遇反對,認為遼太宗會讓唐末帝的女兒嫁給他(或者他的兒子)進行和親。唐末帝因此改變了看法,一天召見李崧、呂琦,責備他們。他們連聲謝罪,末帝制止他們的叩拜,每人賜給一杯酒,但從此群臣不敢再提和親的建議。末帝任用呂琦為御史中丞,以表示疏遠[10]

唐末帝然後考慮讓石敬瑭改任其他藩鎮。房暠和李崧、呂琦都極力反對,認為會導致石敬瑭叛亂。936年五月初二夜間,李崧因有急事請假在外,薛文遇獨自承值夜班,末帝諮詢薛文遇,薛文遇認為河東的事,移鎮也反,不移也要反,只是時間早晚,不如先下手為強。末帝於是同意。五月初三,任命石敬瑭為天平節度使(治今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任用馬軍都指揮使、河陽節度使宋審虔為河東節度使。石敬瑭於是反唐,向遼太宗求援。遼太宗發軍援助,他們打敗了後唐張敬達指揮的軍隊。唐將楊光遠殺害張敬達,然後投降。唐末帝親徵到河陽,認為李崧素來與天雄節度使范延光相友善,便召喚李崧來謀議。薛文遇也跟着進來,唐末帝發怒,李崧用腳踩薛文遇的腳,薛文遇才退去。唐末帝說:「我看見這東西肉就發顫,剛才幾乎要拔刀刺他。」李崧說:「薛文遇是個小人,淺薄誤國,殺了他更顯得醜惡。」李崧因而勸唐末帝南還,唐末帝聽從。遼太宗命令石敬瑭為大晉皇帝,建立後晉。後唐兵敗,唐末帝自殺,後唐滅亡。石敬瑭進入洛陽,李崧、呂琦逃匿在伊闕民間[10]

後晉時代

晉高祖時代

晉高祖石敬瑭認為開始鎮守河東時,李崧推舉有功,心中感激;也認為呂琦和親契丹是正確的建議,於是不責備呂琦。937年正月十二日,任用呂琦為秘書監正月十三日,任用李崧為兵部侍郎、判理戶部正月廿五日,任用李崧為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充樞密使,任用桑維翰兼樞密使。宣徽使劉處讓對桑維翰、李崧不滿。楊光遠圍攻天雄軍節度使(治今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范延光時,楊光遠奏事超越本份,桑維翰按法規加以裁定和批駁。楊光遠秘奏宰相不應該兼任樞密使。938年十月,晉高祖加官給桑維翰為兵部尚書,李崧為工部尚書,罷免了二人的樞密使;任命劉處讓為樞密使[11]

940年九月初九,李崧奏言:「諸州的倉糧,在計賬以外所盈餘的相當多。」晉高祖說:「法定之外向民眾徵稅,罪過可同枉法一樣。倉庫官吏特免其一死,但都要嚴懲。」

941年,馮道、李崧屢次推薦天平節度使兼侍衛親軍馬步副都指揮使,同平章事杜重威為都指揮使、充當隨駕御營使,代替劉知遠。劉知遠因此懷恨兩個宰相[12]。李崧陪同晉高祖到鄴都魏州,在這時成德節度使安重榮作亂。李崧的父親去世,李崧離任守喪,但晉高祖立即召他回朝[3]

晉出帝時代

942年,石敬瑭死後,他的侄子齊王石重貴即位為晉出帝。一個迫切的問題是後來後晉將如何向遼太宗報告這個消息[13]。石敬瑭尊遼太宗為「父皇帝」,自稱「兒皇帝」[11]。朝中大臣商討要向契丹奉表稱臣報告先帝死亡之哀,景延廣主張致書不上表,稱孫不稱臣。李崧反對:「屈身事胡是為了江山社稷,有什麼可恥的!陛下這樣做,他日必然落個親披甲冑同契丹打仗,那時就悔之無益了。」景延廣堅持己見力爭,馮道含糊不表態,晉出帝聽從了景延廣的意見。遼太宗接信後大怒,派使者來質問責備:「為什麼不先來稟告,自己便驟然稱帝?」景延廣又用不遜的話語回答遼使。盧龍節度使趙延壽想要代替後晉做中原的皇帝,多次勸說契丹進攻後晉,於是後晉和遼國的戰爭爆發[13]

944年,桑維翰再次擔任宰相、樞密使,控制軍紀,使其有效的對遼戰爭。端明殿學士、戶部侍郎馮玉,宣徽北院使、權侍衛馬步都虞候太原李彥韜不喜歡桑維翰,經常向晉出帝誹謗他。晉出帝想罷免桑維翰的政務,李崧、劉昫堅持諫阻。桑維翰知道後,請求任用馮玉為樞密副使,馮玉很不平。945年二月廿九日,馮玉為戶部尚書、樞密使[14]。945年十二月廿五日,罷免桑維翰朝中的職務,讓他作開封尹;任命趙瑩為中書令,李崧為樞密使侍中。桑維翰於是稱腳有病,很少再入朝謁見,謝絕賓客[15]

946年,遼太宗傳播虛假消息,說盧龍節度使(治今北京市)趙延壽有意歸順後晉,樞密使李崧、馮玉相信了,命令天雄節度使杜威給趙延壽寫信,趙延壽回信說:「久在異國他鄉,很想回中原。懇求韓廷發大軍接應,我將脫身南下。」馮玉、李崧都信以為真,準備派出大兵迎接趙延壽和瀛州刺史劉延祚。任命杜威為元帥,李守貞為副帥。趙瑩私下對李崧、馮玉二人說:「杜威是皇帝的親戚,心懷不滿,怎能授予兵權!不如只委任李守貞一個人為好。」李崧、馮玉二人沒有聽從[15]

杜威的軍隊遭遇遼太宗率領的遼軍。不敵撤退,被遼軍包圍在中度橋(今河北省保定市附近)。遼太宗許諾杜威當皇帝,杜威和李守貞率軍投降。杜威帶領遼軍攻打後晉都城開封,晉出帝召李崧、馮玉、李彥韜到宮中議事,城中大亂,晉出帝投降,後晉滅亡[15]

遼朝統治

開封降遼後,張彥澤控制了晉出帝和他的家人。張彥澤以皇帝的命令召桑維翰入宮,桑維翰來到天街時,遇見李崧,對他說:「您這位侍中主持國政,現在國家滅亡,反而要讓我去死,為什麼呢?」李崧臉上露出慚愧的表情。晉出帝向李崧要酒,李崧也用其它原因推託不送來。他又想見李彥韜,李彥韜也推辭不來[15]。遼太宗很快到達開封,自稱是中原的皇帝。趙延壽和張礪推薦李崧,讚美他的才華,太宗讓李崧充任樞密使,也給了他榮譽稱號太子太師[16]。遼太宗對人說:「我這次南征,只是為了得到李崧一人而已。」[3]

趙延壽因為遼太宗負約,心裡憤悶不平,派李崧向遼太宗說:「我不敢奢望為漢人天子,但請求作個皇太子。」李崧不得已,把這話轉告給遼太宗。遼太宗說:「我聽說皇太子應當是天子的兒子才能當,哪能是燕王所能作的!」於是命令給燕王晉升官職[16]

遼太宗允許契丹士兵掠奪中原漢族百姓紛紛起義反遼。遼太宗決定離開開封,讓蕭翰留守開封,自己返回契丹。他在路上得病,死亡在恆州附近的殺胡林[16]

趙延壽當天就領兵先進了恆州,耶律倍的兒子永康王耶律阮和南、北二王各自率領他們的軍隊相繼進入恆州。趙延壽自稱受遼太宗的遺詔,代理主持南朝軍國事務。趙延壽要在下月初一在待賢館舉行儀式上書言事,接受文武官員的祝賀。禮儀是:宰相、樞密使在階上叩拜,節度使以下在階下叩拜。李崧認為契丹人意向不同,事情難測,竭力勸說趙延壽免行這個禮儀,此事才作罷[16]五月初一,耶律阮召請趙延壽及張礪和凝、李崧、馮道等人到自己的館舍飲酒。耶律阮逮捕了趙延壽,笑着對李崧、張礪等人說:「燕王如果真的在這裡行這種禮儀,我就將用鐵甲騎兵包圍此地,諸位也就難免遭殃了。」隨後,耶律阮即位為遼世宗[17]

遼世宗即位,被他的祖母述律平反對。述律平想要她的另一個兒子耶律李胡繼位。遼世宗返回遼國本土爭位。大多數的漢族官員,包括李崧、馮道和和凝留在恆州,命令耶律拔里得負責恆州。耶律拔里得虐待當地百姓和漢族士兵。用牒文命馮道兼判弘文館,命李崧兼判史館,命和凝兼判集賢館,命劉昫兼判中書。遼世宗召前威勝節度使兼中書令馮道、樞密使李崧、左僕射和凝等,會同安葬先帝耶律德光於木葉山。還沒有成行,漢族士兵決定兵變,巷戰在恆州展開。前磁州刺史李穀說服李崧、馮道參加戰鬥。漢族士兵看到宰相,士氣大大增加,他們最終擊敗了遼國士兵,耶律拔里得逃回遼國本土。後來,白再榮控制恆州,認為李崧、和凝等人久做宰相,家中殷富,派軍士們包圍二人的住宅,請求發賞錢,李崧、和凝各自拿出家財分給他們;但白再榮又想殺掉二人以滅口。李穀責備白再榮,現在剛剛脫離死境,就想殺戮宰相,新天子(建立後漢的劉知遠)如果追究你擅殺大臣的罪過。所以白再榮沒有殺死他們[17]

後漢時代

恆州兵變之後,李崧、馮道、和凝,回到開封參見後漢高祖劉知遠。但他們沒有繼續擔任宰相,李崧被任命為太子太傅[17]

劉知遠把李崧的住宅賜給蘇逢吉。李崧宅中埋藏的東西以及洛陽莊園,蘇逢吉全都占了。李崧歸順後漢,自認為孤立而危險,事奉後漢權臣,經常小心謹慎,稱病在家。他的兩個弟弟李嶼、李㠖有時趁飲酒後對蘇逢吉子弟口出怨言,說「奪我住房、家財」。蘇逢吉因此憎惡他們。不久,李崧又把兩京住宅的房契獻給蘇逢吉,蘇逢吉更加不高興;翰林學士陶谷,早先被李崧薦舉進用,又跟着說他的壞話[1]

948年,劉知遠死後,其子劉承祐即位。李嶼的僕人葛延遇為李嶼販賣東西,常常欺騙主人、藏匿錢財,被李嶼鞭打。葛延遇和蘇逢吉的僕人李澄,誣告李嶼謀反。蘇逢吉聽說後把他引誘過來,於是召李崧來到家中,抓起來送入侍衛獄。李嶼在獄中屈招說:「與兄李崧、弟李㠖、外甥王凝及家僮共二十人,謀劃乘皇帝靈柩發運時,縱火焚燒京城;派人帶蠟丸密書到河中城,勾結護國軍節度使(治所在河中府,今山西省運城市永濟市)李守貞;又派人去招契丹兵。」在結案上報時,蘇逢吉把「二十」改為「五十」。[1]李崧嘆道,自古沒有不死之人,不亡之國[3]十一月初九,劉承祐下詔誅殺李崧兄弟、家屬以及供詞涉及的人,都暴屍街頭,當時人沒有不覺得李氏冤枉的[1]。不久,蘇逢吉在權力鬥爭中被殺,後周建立後,李崧的好友徐台符為李崧報仇,上奏周太祖郭威,為李崧平反,誅殺了葛延遇、李澄。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新五代史·卷57》,出自歐陽修新五代史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資治通鑑卷288
  2. ^ [[中央研究院]] 兩千年中西曆轉換. [2021-12-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3. ^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舊五代史卷108
  4. ^ 《資治通鑑》卷272
  5. ^ 《資治通鑑》卷273
  6. ^ 6.0 6.1 《資治通鑑》卷274
  7. ^ 7.0 7.1 《資治通鑑》卷275
  8. ^ 8.0 8.1 《資治通鑑》卷278
  9. ^ 9.0 9.1 《資治通鑑》卷279
  10. ^ 10.0 10.1 《資治通鑑》卷280
  11. ^ 11.0 11.1 《資治通鑑》卷281
  12. ^ 《資治通鑑》卷282
  13. ^ 13.0 13.1 《資治通鑑》卷283
  14. ^ 《資治通鑑》卷284
  15. ^ 15.0 15.1 15.2 15.3 《資治通鑑》卷285
  16. ^ 16.0 16.1 16.2 16.3 《資治通鑑》卷286
  17. ^ 17.0 17.1 17.2 《資治通鑑》卷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