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樊子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樊子蓋(545年—616年8月25日)[1],字華宗,隋朝大臣,廬江人。

家族

  • 始祖樊僧遠,在晉朝時定居廬江。
  • 祖父樊道則,南朝梁越州刺史。
  • 父親樊儒,侯景之亂出奔北齊,官至仁州刺史。

生平

初為北齊武興王高普的行參軍,後出任慎縣縣令,東汝、北陳二郡的太守,員外散騎常侍,封爵富陽縣侯,食邑五百戶。577年,北周武帝滅北齊,樊子蓋授儀同三司,治郢州刺史。

581年,隋文帝楊堅受周禪讓,建立隋朝,樊子蓋以儀同官職統領鄉兵,後除樅陽太守。589年,隋朝發起平陳之役,樊子蓋以功加上開府,改封上蔡縣伯,食邑七百戶,賜物三千段,粟九千斛。此後歷任辰州刺史、嵩州刺史,因母喪去職。不久,起授齊州刺史,固讓,不許。其年,轉循州總管,許以便宜從事。開皇十八年(598年)入朝覲見皇帝,呈獻嶺南地圖,賜以良馬雜物,加統四州,令還任所,遣光祿少卿柳謇之餞於霸上。

604年,隋煬帝即位,將樊子蓋調回京師,轉任武威太守,以善政聞名。大業六年(610年),在江都宮覲見煬帝,煬帝對他說:「富貴不還故鄉,真衣繡夜行耳。」下令在他家鄉廬江郡召集三千人迎接他回鄉拜謁祖墳,宴請父老鄉親,當時的人都以此為榮。回京後,樊子蓋授任民部尚書。當時突厥處羅可汗高昌王都與朝廷通好,隋煬帝又讓樊子蓋檢校武威太守,與兩個蕃國打交道。

612年(大業八年),隋煬帝征討高句麗,在遼東戰場上,樊子蓋任攝左武衛將軍,從長岑道出兵。後因在皇帝身邊宿衛而未能出行。進授左光祿大夫,民部尚書如故。同年,隋煬帝回東都洛陽,以子蓋為涿郡留守。九年,隋煬帝再次征討遼東,命子蓋為東都留守。這時楊玄感發動叛亂,來攻打洛陽城,子蓋遣河南贊治裴弘策領兵迎擊,卻被打敗,子蓋斬弘策。國子祭酒楊汪對他稍有不恭,子蓋又將斬之。楊汪下拜謝罪,頓首流血,很久以後才放過他。於是三軍莫不戰慄,將吏無人敢對他仰視。楊玄感每次將精銳全部派出攻城,子蓋則不慌不忙地布防,敵軍一來攻打就被摧破,久久不能攻克。不久來護兒等援軍來到,楊玄感解圍而去。子蓋凡所誅殺者數萬人。

之後樊子蓋又任檢校河南內史。隋煬帝到了高陽,他追到隋煬帝處。煬帝迎接並慰勞他,進位光祿大夫,封建安侯,依舊為民部尚書。賜他縑帛三千匹,女樂五十人。特別製造玉麟兵符給他,讓他輔助越王楊侗看守洛陽。又指着越王楊侗、代王楊侑兩個孫子,委託樊子蓋和衛文升教導。

614年(大業十年)冬天,隋煬帝回到東都,對樊子蓋抵禦楊玄感叛亂之功進行封賞,稱其功濟天下,特為立濟國公這一爵位名,親賜金杯酒,又將金杯賜予他為永年之瑞寶。

大業十一年,樊子蓋跟隨隋煬帝到汾陽宮。到雁門時,隋煬帝遭突厥兵馬圍困,屢戰不利。隋煬帝想用精銳的騎兵突圍出去,樊子蓋勸諫他不要輕易突圍,不如守城以挫其銳氣,等待四面的援兵。又垂淚勸煬帝暫停遼東戰爭,撫慰將士。隋煬帝聽從了他的建議。其後援兵陸續抵達,突厥解圍而去。在對將士的晉升賞賜上,隋煬帝在納言蘇威言賞賜太重的抱怨下,翻臉訓斥了樊子蓋。

樊子蓋隨隋煬帝返回東都,當時絳城反賊敬盤陀柴保昌等人起兵數萬,汾陽、晉陽一帶深以為苦。煬帝詔令子蓋進討。他對叛軍和百姓不加分別,把汾水以北的村落全部燒毀。百姓十分驚駭,都去作了強盜。有些來投降的,不管老少全部坑殺。他擁兵數萬,卻長期不能破賊,隋煬帝下詔將他調回,後又率兵征剿宜陽反賊,因病作罷,大業十二年(616年)卒於京師府第,時年七十二歲。煬帝悲傷了很久,問黃門侍郎裴矩:「子蓋臨終有何語?」裴矩對道:「子蓋病重時,深恨雁門之恥。」厭煬帝聞而嘆息,令百官前往弔唁,賜縑三百匹,米五百斛,贈開府儀同三司,諡曰景。會葬者萬餘人。武威官民聽聞他去世,莫不嗟痛,為他立碑頌德。

評介

樊子蓋並無其他權略,在軍中持重,未嘗負敗,臨民明察,下莫敢欺。但是生性嚴酷,少於恩惠,果於殺戮,臨終之日,看見斷頭鬼不斷前後前來厲叫。

子孫

  • 子:樊文超(581—621年),官通事舍人,襲封濟國公。
  • 孫:樊思孝,在唐朝任亳州刺史。
    • 曾孫:樊忱,神龍元年為地官侍郎。
    • 曾孫:樊深,蜀州刺史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北史·卷076》,出自李延壽北史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隋書·卷63》,出自魏徵隋書

參考資料

  1. ^ 《隋書·煬帝紀下》:秋七月壬戌,民部尚書、光祿大夫濟北公樊子蓋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