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漸臺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天琴座β AB
觀測資料
曆元 J2000.0
星座 天琴座
星官 漸臺牛宿
赤經 18h 50m 04.8s
赤緯 +33° 21′ 46″
視星等(V) 3.52(3.4–4.3)
特性
光譜分類B7IIe/B0.5Vp
U−B 色指數−0.56
B−V 色指數0.00
變星類型天琴座β
天體測定
徑向速度 (Rv)−19.2 km/s
自行 (μ) 赤經:1.10 mas/yr
赤緯:−4.46 mas/yr
視差 (π)3.70 ± 0.52 mas
距離approx. 900 ly
(approx. 270 pc)
絕對星等 (MV)−3.91
詳細資料
質量2.9/13.2 M
半徑15.3/6.2 R
亮度6,600/26,200 L
溫度13,200/30,000 K
金屬量?
自轉?
年齡?
軌道
伴星天琴座βB
半長軸 (a)45.7"
傾斜角 (i)149°
軌道
伴星天琴座βC
半長軸 (a)46.6"
傾斜角 (i)248°
軌道
伴星天琴座βD
半長軸 (a)64.3"
傾斜角 (i)68°
軌道
伴星天琴座βE
半長軸 (a)66.9"
傾斜角 (i)318°
軌道
伴星天琴座βF
半長軸 (a)19"
傾斜角 (i)85.8°
其他命名
Sheliak, 10 Lyrae, HR 7106, BD+33°3223, HD 174638, SAO 67451, AAVSO 1846+33, FK5 705, HIP 92420

漸臺二β Lyr / 天琴座β)是在天琴座的一個雙星系統,距離地球大約882光年。根據依巴谷任務(Hipparcos)期間獲得的視差測量結果,它距太陽約960光年(290秒差距)。雖然它在肉眼看來只是一個光點,但實際上它由六個視星等為 14.3 或更亮的分量組成。 最亮的部分被稱為天琴座貝塔 A,它本身就是一個三合星系統,由一對食雙星 (Aa) 和一顆單星 (Ab) 組成。 該雙星對的兩個組成部分被指定為天琴座貝塔 Aa1 和 Aa2。 另外的五個組成部分,稱為天琴座貝塔 B、C、D、E 和 F,目前被認為是單星。

命名法

天琴座β(拉丁語名稱為Beta Lyrae)是該系統的拜耳名稱,由約翰·拜耳在1603年的《測天圖》(德語:Uranometria)測量中確定,表示它是天琴座中第二亮的恆星。 WDS J18501+3322 是華盛頓雙星目錄(WDS)中的一個名稱。 成分名稱為 Beta Lyrae A、B 和 C,或者 WDS J18501+3322A、B 和 C,另外還有 WDS J18501+3322D、E 和 F,以及 A 成分的名稱 - Beta Lyrae Aa、Aa1、Aa2 和 Ab - 源自華盛頓多重星表 (WMC) 用於多恆星系統的慣例,並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IAU) 採用[1]

天琴座貝塔的傳統名稱為 Sheliak(有時為 Shelyak 或 Shiliak),源自阿拉伯الشلياق Sheliak或 Al Shilyāk,意思是"烏龜"或"豎琴"[2]。2016年,國際天文學聯合會組織了恆星名稱工作組(WGSN)[3],對恆星的專有名稱進行編目和標準化。WGSN 決定為單個恆星而不是整個多個系統賦予專有名稱[4]。它於 2016 年 8 月 21 日批准了天琴座β Aa1 組件的名稱 Sheliak,現已包含在 IAU 批准的恆星名稱列表中[5]

特性

動畫顯示聯星在軌道上運行時,光度曲線是如何變化的。

天琴座β中,A、B星是由藍白色(B7II)主星和深埋在氣體中的藍色(B0.5V)伴星組成的一對半分離雙星系統。天琴座β是這一類食變星的原型,系統內的成員很接近,因而相互間的萬有引力足以將對方光球層的物質拉出來,因此恆星已經變形成為橢球的形狀,並發生質量轉移。A星初始質量很大,因此很快膨脹到了巨星階段,它的物質源源不斷流向B星,使得原本較輕的B星變成雙星中較重的一顆,並且減慢了B星的演化,使得B尚在主序星階段。現今A星已經損失了初始質量的75%以上,目前質量略小於太陽的3倍,B星深埋在A拋出的大量氣體塵埃之中,顯得非常昏暗。但是B目前的質量已經達到了太陽的13-15倍之大。天琴座β的視星等以12.9075天的週期在+3.4等至+4.6等之間變化,A、B星因為太接近而無法光學望遠鏡解析出來,它們是光譜聯星

這個系統的視線方向還有好幾顆恆星。其中一對光學雙星(在同一視線方向,但實際距離很遠,沒有物理上的關係)距離A/B星系統45.7",光譜為B7V,視星等+7.2,可以輕鬆的用雙筒望遠鏡看見;它們的亮度約為太陽的80倍,也是光譜雙星,週期4.34天。另外還有一顆較遠的恆星——天琴座βF,角距離86",視星等+9.9,光度是太陽的7倍。

組成

名稱 赤經 赤緯 視星等 (V) 光譜類型 參考資料庫
天琴座βB (HD 174664) 18h 50m 06.7053s +33° 21' 06.678 7.13 B5V Simba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天琴座βC (HD 174639) 18h 50m 01.2s +33° 21' 26 B2 Simba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天琴座βD (BD+33 3223D) 18h 50m 09.4s +33° 22' 09 15.15 Simba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天琴座βE (BD+33 3222) 18h 50m 01.1654s +33° 22' 34.957 10.5 G5 Simba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天琴座βF (BD+33 3225) 18h 50m 06.6524s +33° 23' 07.211 10.6 G5 Simbad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Hessman, F. V.; Dhillon, V. S.; Winget, D. E.; Schreiber, M. R.; Horne, K.; Marsh, T. R.; Guenther, E.; Schwope, A.; Heber, U. On the naming convention used for multiple star systems and extrasolar planets. 2010. arXiv:1012.0707可免費查閱 [astro-ph.SR]. 
  2. ^ Allen, Richard Hinckley, Star-names and their meanings, New York, 1899: 287, Bibcode:1899sntm.book.....A. 
  3. ^ IAU Working Group on Star Names (WGSN),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2 May 20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5). 
  4. ^ WG Triennial Report (2015-2018) - Star Names (PDF): 5. [2018-07-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0-09). 
  5. ^ Naming Stars. IAU.org. [18 June 20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4-1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