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明殿遺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溫明殿遺址
溫明殿遺址碑
邯鄲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叢台區蔚莊村西
分類古遺址
時代秦漢
登錄1996年10月6日

溫明殿遺址西漢時的一座宮殿遺存,位於中國河北省邯鄲市學步橋西部,沁河沿岸,是漢高祖劉邦為其子趙王劉如意建造大型宮殿[參1],也是邯鄲城內一處重要文化遺址[參2]。趙幽王劉友和趙共王劉恢、趙王呂祿先後在這裡居住過[參3]

歷史

前198年,劉邦劉如意為趙王,並且以邯鄲為都邑。在邯鄲原趙王宮殿舊地的基礎上重建邯鄲宮城,其中溫明殿即為其中一座大型建築物。東漢初年,漢武帝劉秀也曾在溫明殿居住過一段[參4]。其後毀於戰火。地表建築不存,只剩下建築的基座。

唐代李賢注稱「漢趙王如意之殿也,故基在洺州邯鄲縣內」。也可以說明,唐朝時期溫明殿故基還可以辨別。根據考古勘探,溫明殿的具體位置應在今叢台之西的蔚莊村西北角[參5][參6],西距「梳妝樓」約560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此處還有一座長方形的土平台。周邊散落着許多碎磚瓦,並出土了「春雲紋瓦當」和「千秋萬歲瓦當」等具有漢代宮殿建築特徵的瓦塊[參3]。1980年之前的大殿基座土台南北長25米,東西寬21米,台高2.1米,與漢代文化層相連,其中發掘了大量漢代遺物,證明傳說的溫明殿確是漢代趙王宮城的建築之一,後因為修路,被夷平[參7]。現溫明殿的遺址蹤跡全無,只有幸福路路邊上的一通遺址碑樹立在此。

溫明殿遺址碑所記載的碑文

命名爭議

早在西漢初年「溫明」一詞就已出現,是專指喪葬禮具[註1]。將劉如意的寢殿命名為「溫明」,如同當今將一處新建建築叫陵園和墳地一樣,十分忌諱。關於為何劉邦將這座宮殿命名為「溫明」二字,史書記載不詳[參1]

後世紀念

  • 元成宗年間監察御史王惲過邯鄲的一首詩:「黃粱夢短不須驚,滿馬紅塵過趙城;獨上荒台重惆悵,野煙無處認溫明。」
  • 明朝人王供辰所寫《溫明殿》:「帝子鸞輿久不歸,寥寥古殿鎖斜暉。柳搖疏影疑青蓋,花奪餘光詫錦衣。佩玉鳴鸞何處有?落霞孤鶩一齊飛。漢家宮闕皆塵土,莫把當時論是非。」
  • 清代詩人李素曾寫下:「溫明古殿鎖煙霞,悵望當年一嘆嗟!暮雨荒苔無剩瓦,夕陽衰柳有啼鴉。樓台故址生禾黍,脂粉殘妝作野花。在昔豪華都寂寞,空教牧豎笑王家。」
  • 1981年6月,中國自書法泰斗李守誠寫下《溫明殿遺址碑記》。並在該地立下高185裡面,寬83裡面的石碑,該碑豎行共11行,總計230字;碑正文9行,總計207字[參8]

注釋

    註:

  1. ^ 《漢書·霍光金日磾傳》之中,記錄霍光死後被皇太后及皇上所賜予的高規格葬儀,「光薨,上及皇太后親臨光喪。太中大夫任宣與侍御史五人持節護喪事。中二千石治莫府冢上。賜金錢、繒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梓宮、便房、黃腸題湊各一具,樅木外臧槨十五具。東園溫明,皆如乘輿制度。」其中的「東園溫明」,與史書中經常出現的「溫明」、「東園秘器」是一回事,均指葬具。東漢人服虔解釋道:「東園處此器,形如方漆桶,開一面,漆畫之,以鏡置其中,以懸屍上,大殮並蓋之。」[參1]

參考資料

    參:

  1. ^ 1.0 1.1 1.2 温明殿:邯郸兴盛的历史见证. 邯鄲日報. 邯鄲日報社. [2018-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7). 
  2. ^ 樂慶森. 《温明殿所在辩析》. 《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5年. 
  3. ^ 3.0 3.1 王景春. 风雨温明殿汉宫血泪史. 邯鄲日報. 邯鄲新聞網. [2018-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12-29). 
  4. ^ 《後漢書·耿弇傳》載,漢光武帝劉秀攻占邯鄲後,「時,光武居邯鄲宮,晝臥溫明殿。」
  5. ^ 《水經注》:拘澗水又東,又有牛首水入焉,水出邯鄲西堆山......其水東入邯鄲城,經溫明殿南......,其水又東經從台南,六國時趙王之台也。
  6. ^ 《邯鄲縣誌》:在西北里許,光武破王朗居邯鄲宮,晝臥溫明殿即此。
  7. ^ 孫繼民; 郝良真. 《邯郸简史》. 中國城市經濟社會出版社. 1990年: 第100—104頁. 
  8. ^ 王陽. 南宫碑上的邯郸. 邯鄲日報. 邯鄲日報社. [2018-01-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