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飛
王一飛 | |
---|---|
中國共產黨湖南省委員會書記 | |
任期 1927年11月—1928年1月 | |
前任 | 彭公達 |
繼任 | 賀昌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98年11月17日 大清浙江省紹興府上虞縣豐惠鎮 |
逝世 | 1928年1月18日(29歲) 中華民國湖南省長沙縣 |
國籍 | 中華民國 |
政黨 | 中國共產黨 |
配偶 | 陸綴雯 |
兒女 | 兒子王繼飛[1] |
母校 | 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 |
著作 | 翻譯《共產國際黨綱草案》 《新社會觀》 《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研究觀》 《俄國共產黨歷史》等 |
王一飛(1898年11月17日—1928年1月18日),男,浙江上虞人,中國共產黨早期黨員,曾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等職務,也是中共中央軍委的提議建立者。
生平
早期活動
王一飛1910年高小畢業後,考取紹興山陰會稽初級師範學堂,受過魯迅的直接教育。1913年畢業回鄉後,擔任小學教員。五四運動後,王一飛受到新思潮的影響,於1920年辭去教職,經陳獨秀介紹,進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創辦的外國語學社學習[2]:5-7。同年11月,由俞秀松介紹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受上海共產黨小組派遣,與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等赴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2年春,經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批准,王一飛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並擔任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莫斯科支部負責人[3]。1924年6月,參加在莫斯科召開的青年共產國際(少共國際)第四次代表大會[2]:19。同年7月,以中共列席代表的身份參加了在莫斯科舉行的共產國際第五次代表大會。
參加國民革命
1925年2月,王一飛與聶榮臻等30餘名東方大學學生轉到蘇聯紅軍伏龍芝軍事學院中國班學習軍事[2]:21。同年夏,共產國際決定王一飛等中國班全體學員回國參加革命。回到上海後,鑑於中共從事軍隊工作的黨員日趨增多,王一飛向總書記陳獨秀建議成立中央軍事委員會,得到採納[4][5]。之後,中共中央指派王一飛、顏昌頤等人參與籌建中央軍委,王一飛同時代理中共上海區委書記。1926年2月,中共中央特別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決定建立中央軍委加強軍事工作。隨後,中共中央軍事部在上海建立,由張國燾、王一飛、任弼時組成,由張國燾兼任部長[2]:22-28。
1926年9月,王一飛受中共中央委派,以中共中央軍事特派員的身份赴江西前線視察,反饋北伐戰爭戰況,就北伐軍繼續進軍的戰略提出建議。1927年初,周恩來建議王一飛參加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軍事準備工作,擔任起義南市區總指揮[6]。四一二政變後,王一飛協助周恩來主持軍事工作。7月下旬,中共中央軍事部部長周恩來前往南昌領導武裝起義,軍事部由王一飛負責[7]。王一飛被任命為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參加八七會議[8]。後被派往鄂北指導秋收暴動的準備工作[2]:42-48。
被捕遇難
1927年10月,中共中央派羅亦農、王一飛赴長沙,改組中共湖南省委,同時任命王一飛為中共湖南省委書記。12月10日,中共發動長沙灰日暴動,王一飛擔任總指揮,但最終失敗[9]。之後,國民政府在長沙對共產黨員展開搜捕。1928年1月,由於叛徒告密,王一飛等省委領導成員在開會時被捕。1月18日,王一飛被處決於長沙教育會坪[10]。
作品
王一飛生前翻譯了多種馬克思列寧主義著作,還翻譯出版了《共產國際黨綱草案》、蘇聯郭范侖科的《新社會觀》、《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研究觀》和季諾維也夫的《俄國共產黨歷史》等書[2]。
參考文獻
- ^ 爷爷王一飞是个铁骨柔情的人. 紹興文明網. [2017-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07).
- ^ 2.0 2.1 2.2 2.3 2.4 2.5 余瀋陽主編. 王一飞传略·文存. 北京: 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 1988. ISBN 7-80023-049-X.
- ^ 浙江简志之二 浙江人物简志 下.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4: 233.
- ^ 何立波. 第一个提议组建中央军委的人. 搜狐. 2017-07-31 [2017-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年8月9日).
- ^ 張明金; 趙功德.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北京: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2006: 83. ISBN 978-7-5033-1940-2.
- ^ 中共黨史人物研究會. 中共党史人物传 第45卷. 西安: 陝西人民出版社. 1990: 67. ISBN 7-224-01132-0.
- ^ 中共中央軍事部各級領導成員名錄(1927年7—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全史·第九卷 第3頁
- ^ 葉永烈.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四川人民出版社;華夏出版社. 2014: 17. ISBN 978-7-220-09205-3.
- ^ 譚仲池主編. 长沙通史 现代卷. 長沙: 湖南教育出版社. 2013: 371-374. ISBN 978-7-5539-0389-7.
- ^ 李景田主編.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 1921-2011 總論·人物. 北京: 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 2011: 113. ISBN 7-5035-44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