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寬洙
白寬洙 백관수 | |
---|---|
個人資料 | |
號 | 芹村 |
出生 | 朝鮮國全羅道高敞郡性內面(성내면)生斤里(생근리) | 1889年1月28日
逝世 | 1951年10月25日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 (62歲)
專業 | 韓國獨立運動家、朝鮮政治家 |
韓語名稱 | |
諺文 | 백관수 |
漢字 | 白寬洙 |
文觀部式 | Baek Kkwansu |
馬-賴式 | Paek Kwansu |
號 | |
諺文 | 근촌 |
漢字 | 芹村 |
文觀部式 | Geunchon |
馬-賴式 | Kŭnch'on |
白寬洙(백관수,1889年1月28日—1951年10月25日)日占時期朝鮮的教育者和傳媒人士,同時也是韓國的獨立運動家、政治家。號芹村(근촌),本貫水原。艮齋田遇的門生,6歲時在其門下學習漢學。全羅北道出身。
生平
1915年京城法學專科畢業[1],後留學日本明治大學,1919年2月與申翼熙等日本留學生在東京組織朝鮮青年獨立團,並任團長,共同發表二八獨立宣言,被警察逮捕,服刑一年。之後復學並畢業於明治大學法學系。1924年回國,在當時朝鮮日報社任主任(取締役),1926年12月任編輯和營業局長。
1928年《朝鮮日報》發表社論《보석(保釋)지연의 희생》,朝鮮總督府警務局將他與主編安在鴻一起被逮捕拘留,1929年被暫時釋放。之後的1年零4個月《朝鮮日報》中斷發行。1930年刑期結束後獲釋。
1937年5月任第7任東亞日報社社長,1932年創立弘文社,發行《東方評論》刊物,1935年因煽動性內容被日本命令停刊。1940年日本強制解散東亞日報社,白寬洙被京城鍾路警察署逮捕、拘禁。後獲釋回到家鄉隱居。
光復以後,1945年9月,參與創建韓國民主黨。1946年2月14日當選美國軍政時期的緊急國民會議交通委員長、民主黨國會議員、南朝鮮過渡立法委員會議員等職務。
1948年5月10日當選制憲國會議員,6月1日任憲法基礎委員會委員,以及首任法制司法委員長、憲法制定議員、政府組織法基礎委員等職務。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時,在漢城(今首爾)沒有逃走被朝鮮人民軍綁架。1951年10月25日獲悉去世的消息,但其詳細的行跡無從得知。他的墓地在北韓平壤市。[2]
1983年8月15日,其家鄉高敞邑新村公園的白寬洙銅像揭幕.
簡歷
- 1948年5月10日 :大韓民國制憲國會選舉全羅北道高敞郡制憲國會議員
家庭關係
- 父親 : 白道鎭(백도진, ? - ?)
- 母親 : 高氏(고씨, ? - ?)
- 兄弟 :
- 子女 :
- 叔父 :
- 堂兄 : 白仁壽(백인수)(殉國知事)
- 5촌 초카 : 白樂日(백낙일)(獨立運動家)
- 堂兄 : 白仁壽(백인수)(殉國知事)
- 親族 : 白正基(백정기)(獨立運動家)
參考資料
- 《大韓民國議政共覽》, 國會議員委員會發布概述, 1994년
相關書籍
- 李宰根, 《芹村白寬洙:불기운은 어찌 이리 더딘가》(東亞日報社, 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