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田丸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6年1月8日) |
真田丸(日語:真田丸/さなだまる Sanada-maru)是慶長19年(1614年)豐臣氏的真田信繁在大坂之役中於大坂城的平野口以南構築的城(防禦工事),現已不復存在。
概要
豐臣秀吉建立的大坂城位於上町台地北端,周圍由淀川、大和川等河流守護,雖然易守難攻,但其南邊為平坦台地,只設有枯水護城河作防禦,成為大坂城的一個突出的弱點。
1614年(慶長十九年),豐臣氏與德川氏的戰事一觸即發,大坂城附近聚集了從各諸侯國而來的浪人。1614年(慶長十九年)10月,在大坂城豐臣家的召喚下,真田信繁逃出流放地高野山進入大坂城。真田信繁和猛將後藤基次(後藤又兵衛)等浪人武將皆主張積極狙擊德川大軍於宇治·瀨田河口(淀川)之地,但遭到城內豐臣家臣的否決,遂着手於大坂城外的平野口構築東西向約180米的半圓形防禦工事「真田丸」。
真田信繁曾在1600年(慶長5年)協助其父真田昌幸於信濃國上田城(今長野縣上田市)指揮第二次上田合戰,利用游擊戰術以寡敵眾拖延德川軍的步伐,使其來不及參加關原之戰。根據這次經驗,真田信繁推設大坂城自南受襲,在平野口構築獨立的子城郭,自己於城郭內作守備以期制止德川氏的入侵。
1615年1月3日(慶長19年12月4日)早晨,真田信繁挑釁德川氏的前田利常、井伊直孝、松平忠直等部隊,德川軍開始進攻真田丸,真田丸之戰發生。後真田信繁以火繩槍攻勢大敗德川方數萬大軍,德川軍遭到重創,全軍撤退。
但大坂冬之陣時,德川家康集中了大量的火炮(蛇砲[1]、大筒「芝辻砲」等[2][3])猛烈轟擊大坂城,以致屋瓦破碎、人員死傷,形成武力威攝,並透過政治手腕停戰,而大坂城則因為和解條件而被填埋護城河,更被迫拆除外牆,在冬之陣中發揮重要功能的真田丸也於此時被拆除。在真田丸遺蹟所在建有三光神社。
構造
真田丸東西約長180公尺(590英尺),呈半圓形,出口位於其後方及兩翼。三面築有護城河與城牆,外側更設有三重柵欄。《大坂夏之陣圖屏風》等繪畫中也畫出真田丸城門前的方形擋牆(日語:方型の角馬出し)。
近年也有研究認為真田丸所在的上町台地東側地形顛簸起伏,真田丸很可能是獨立於大坂城的。構築真田丸的目的可能在於建築一座孤壘以故意引誘德川軍[4]。
參考文獻
史料
- 《山口休庵噺》(日語)
- 《慶元記》(北条氏長・小幡景憲 作 出版社: 武蔵吉彰 1891年, )日本ndl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日語)
- 《攝津名所圖會大成》卷3(暁鐘成作 松川半山・浦川公佐画 安政2年以後 1855年~)(日語)
- 櫻井成廣『豊臣秀吉の居城 大阪城編』(日本城郭資料館出版会、1970年)(日語)
- 岡本良一『図説大坂の陣』(創元社、1978年)(日語)
- 渡辺武「豊臣時代大坂城の三の丸と惣構について」(財団法人大阪市文化財協会『難波宮址の研究』7号、1981年)(日語)
- 北垣聰一郎「豊臣時代大坂城「本丸図」と「真田丸」について」(岡本良一編『大坂城の諸研究』日本城郭史研究論叢8、名著出版、1982年)(日語)
- 坂井尚登「大坂城真田丸―絵図・地形図・空中写真によって考察する位置と形状」(『城郭史研究』34号、2014年)(日語)
- 大阪文化財研究所・大阪歷史博物館『科学研究費補助金基盤研究A 上町台地の総合的研究』(2014年)(日語)
- 千田嘉博「守りでなく攻めの砦、通説を覆す真田丸の実像とその狙い」(『歴史街道』2014年12月号)(日語)
- 千田, 嘉博. 真田信繁「勝利」への条件. 三笠書房. 2015. ISBN 9784837926146 (日語).
- 笠谷和比古・黒田慶一『豊臣大坂城』(新潮選書、2015年)(日語)
- 平山優『真田信繁』(角川選書、2015年)(日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