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權政治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神權政治(英語:Theocracy)是一種政治體制,在這種政體中,某種神明被認為是最高的統治權威,為管理政治事務的人類代理人提供神聖的指引。神權政治即神的代理人——國家元首具有神性且為宗教領袖,而世俗的國家元首利用教會行使權力僅是政教合一制度。

現存的神權政治如尊奉伊斯蘭教法伊斯蘭國家沙烏地阿拉伯伊朗伊斯蘭共和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等(並非所有實施沙里亞法的國家都被歸類為神權政體)。還有天主教教宗領導的梵蒂岡城國。

來源

神權政治一詞起源於希臘文「θεοκρατία」,意為「上帝的統治」。反過來,這是從θεός(theos)表示「上帝」和κρατέω(krateo)表示「統治」的。因此,希臘語中這個詞的意思是「神統治」或神的人類化身。

約瑟夫斯的定義一直被廣泛接受,直到啟蒙時代為止,那時該術語開始收集更多的普遍性和負面含義,尤其是在黑格爾的手中。有記載的第一個英語用法是在1622年,意思是「神聖靈感下的政府」(例如在國王崛起之前的聖經以色列中)。從1825年開始記錄「行使政治和民事權力的祭司或宗教團體」的含義。

歷史

中東

日內瓦共和國

瑞士宗教改革家,基督教新教加爾文宗(在法國稱胡格諾派)創始人加爾文約1534年成為新教徒。因受政府迫害,化名逃往瑞士巴塞爾。1536年在巴塞爾出版《基督教要義》。該書提出了系統的新教神學理論,是宗教改革時期影響最大的一部著作。此後,除短期被迫離開外,一直在日內瓦領導宗教改革。在他的領導下,日內瓦成為政教合一的神權共和國和宗教改革的中心,加爾文宗傳播到歐洲各國。因此,有人稱加爾文是「新教的教皇」,日內瓦是「新教的羅馬」。1564年5月27日死於日內瓦。有《加爾文全集》52卷傳世。

加爾文宗設計了一個民主和共和的教會組織形式,強調神職官員都要實行民主選舉、神權共和。基於這一思想,加爾文在日內瓦創立了神權共和國,它直接影響了發動尼德蘭革命的加爾文教徒──資產階級和新貴族,他們在尼德蘭北部推翻西班牙統治後,便以加爾文教為指導思想,以日內瓦神權共和國為藍本創立了荷蘭共和國

現代

伊朗在伊斯蘭革命後也以類似加爾文宗的方式,建立什葉派伊斯蘭神權共和制度的伊朗伊斯蘭共和國

現今

政權 存在時期 政治體制 國家元首 國家元首姓名 政府首腦 政府首腦姓名 宗教領袖職稱 宗教領袖 國徽 地圖
 梵蒂岡 1929年2月11日 選舉君主制 梵蒂岡城國元首

方濟各[1]

宗座梵蒂岡城國委員會主席 若瑟·貝德羅 教宗

方濟各[1]


 沙烏地阿拉伯 1932年9月23日 君主專制 沙特阿拉伯國王 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 沙特阿拉伯首相 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 兩聖地監護人 薩勒曼·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

 伊朗 1979年4月1日 伊斯蘭共和國 伊朗最高領袖 阿里·哈梅內伊 伊朗總統 易卜拉欣·萊希 伊斯蘭革命領袖[2] 阿里·哈梅內伊
 阿富汗 2021年8月19日 伊斯蘭酋長國 阿富汗最高領袖 海巴圖拉·阿洪扎達 阿富汗總理 阿卜杜勒·卡比爾 信士的長官[3] 海巴圖拉·阿洪扎達

過去

古埃及

法老被認為是太陽神拉的後代。

日本

天皇在歷史上被尊為神道教太陽女神天照的後裔。通過這一世系,天皇被視為一個活着的神,是日本人民的最高領袖。

神聖羅馬帝國

神聖羅馬帝國(德語: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拉丁語:Sacrum Romanum Imperium),962年到1157年的官方名稱為羅馬帝國(拉丁語:Imperium Romanum),在1157年到1512年改稱神聖羅馬帝國,最後於1512年到1806年因帝國主體民族德意志民族意識抬頭而定名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德語:Heiliges Römisches Reich deutscher Nation;拉丁語:Sacrum Romanorum Imperium nationis Germanicae),神聖羅馬帝國是一個962~1806年在中歐的選舉君主制帝國,在非歐洲的史學界也能被歸入西歐,其版圖以俗稱德意志王國的日耳曼人居住區,即整個德國、奧地利和捷克為核心,在巔峰時期還包括波蘭的西半部、瑞士、弗里西亞王國(今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勃艮第王國(今法國東部)、意大利王國(今北意大利)的龐大多民族國家。

神聖羅馬帝國是962年至1806年在西歐和中歐的國家,版圖以日耳曼尼亞為核心,包括一些周邊地區,在巔峰時期包括了意大利北部、勃艮第和弗里西亞(今低地國家)。帝國在建立初期是一個普通的封建君主制國家,皇帝擁有實際的權力。後來逐漸成為由數百個更小的諸侯國所組成的徒有國家之名的鬆散的政治聯盟。

1356年,查理四世頒布金璽詔書,確認皇帝須由七大選帝侯推選。在帝國中後期,奧地利大公國的哈布斯堡王朝通過皇室聯姻和金錢賄賂,長期壟斷神聖羅馬帝國皇位長達400年之久,奧地利的首都維也納也成為帝國的實際上的首都。 1806年,在拿破崙的勒令下,弗朗茨二世於8月6日放棄神聖羅馬皇帝尊號,僅保留奧地利帝國皇帝稱號,神聖羅馬帝國從此滅亡。

以色列

早期的以色列在君主制之前由判官統治士師被認為是雅威的代理。

西方古典時代

羅馬帝國以及許多其他君主制國家的君主崇拜,神化了君主。國教通常致力於將統治者奉為神靈或其化身。

西藏

1642年,西藏甘丹頗章政權開始實行統一的宗教統治,當時第五世達賴喇嘛固始汗的軍事力量聯合,以格魯派領袖的身份鞏固了政治權力[4]

第八世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博克多汗國也被認為是格魯派神權政治。

中國

商代的君主與其至高神都稱為周朝後開始稱謂為天子,且為國家主祭,類似於最高祭司

19世紀太平天國是第一個異端神權政體。

哈里發國

伊斯蘭教遜尼派規定,哈里發由穆斯林或其代表選出。然而什葉派的追隨者認為哈里發應該從聖裔伊瑪目挑選出。

拜占庭帝國

拜占庭帝國經過政教合一,皇帝既是公民的領袖,也是教會或法律的最終權威。皇帝被認為是上帝的代表,作為一個絕對的獨裁者統治。

芒斯特(16世紀)

1533年至1535年,新教領袖傑·馬蒂斯創造了一個重浸派和千禧年主義政權。貨幣被廢除,任何違反十誡的行為都會被處以死刑。儘管有虔誠的意識形態,一夫多妻制還是被允許的。1535年弗朗茨.馮·瓦爾德克奪回了芒斯特,結束了王國的存在。

波斯

阿契美尼德王朝時期,祆教是國教。波斯國王被稱為虔誠的祆教徒,以祆教法律阿沙統治。

關連項目

參考資料

  1. ^ 1.0 1.1 Francis. Holy See. [2019-05-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2) (英語). 
  2. ^ 伊朗,最高領袖是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和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由伊斯蘭教神職人員組成的專家會議選舉產生。
  3. ^ 目前由塔利班領導人擔任,參見阿富汗伊斯蘭酋長國
  4. ^ Davidson, Ronald M. Tibet. Buswell, Robert E. Jr. (編). Macmillan Encyclopedia of Buddhism. Macmillan Reference. 2004: 851–59. ISBN 978-0-02-865910-7. 

延伸閲讀

  • Ankerl, Guy. Global communication without universal civilization. INU societal research, vol. 1: Coexisting contemporary civilizations: Arabo-Muslim, Bharati, Chinese, and Western. Geneva: INU Press. 2000. ISBN 978-2-88155-004-1. 
  • Hirschl, Ran. Constitutional Theocrac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ISBN 0-674-04819-9978-0-674-04819-5.
  • (法語) Baslez, Marie-Françoise and Schwentzel, Christian-Georges.Les dieux et le pouvoir: aux origines de la théocratie.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Rennes, 2016. ISBN 978-2-7535-4864-0.

外部連結

template:Relpolnav英語template:Relpolnav template:Authoritarian types of rule英語template:Authoritarian types of ru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