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水燕霧堡會戰
燕霧堡會戰 (第二次) | ||||||||
---|---|---|---|---|---|---|---|---|
戴潮春事件的一部分 | ||||||||
此役的交戰地點之一,位於彰化縣花壇鄉的虎山巖 | ||||||||
| ||||||||
參戰方 | ||||||||
天地會 | 鹿港聯莊 | 大清帝國 | ||||||
指揮官與領導者 | ||||||||
|
|
| ||||||
參戰單位 | ||||||||
|
|
|
秀水燕霧堡會戰,戴潮春事件系列戰役之一,發生於臺灣清領時期同治元年八月十五日至十九日(1862年9月8日-12日),天地會自馬鳴山燕霧堡之役後,第二度大規模進攻彰化縣境內燕霧上、下堡村莊,黃丕建占領秀水莊後,林日成分別從白沙坑莊、口莊和虎山巖三路進攻,燕霧二十四莊團練齊心協防,清軍亦助陣禦敵,鏖戰五日,天地會傷亡慘重,退回彰化縣城。[1][2][3]:339
背景
同治元年(1862年)春,天地會在大墩一帶倡亂。[3]同年三月二十日(1862年4月18日),天地會首領戴潮春攻佔彰化縣城,復與四塊厝土豪民練首領林日成結盟,成為一股武裝實力強大的政府反抗軍。天地會等反政府軍並以紅旗為幟,而支持官軍的村莊則舉白旗互相對峙。[4][5]
林日成、戴潮春等為漳州人士,彰化縣境內歸附林、戴亦多為漳籍,因清領台灣時期分類械鬥風氣極盛之故,分布鹿港沿海一帶的泉籍村莊和漳人早有夙怨,大半選擇與清朝官軍合作。[3]:256、280-281天地會為拓展控制版圖,多次進攻泉籍村莊,如農曆三月至四月的鹿港聯莊戰役、六月的馬鳴山燕霧堡戰役、七月下旬的嘉寶潭之役,進展皆未盡理想。[1][2]
同治元年五月十三日(1862年6月9日),原福寧鎮總兵曾玉明進駐鹿港,奉旨督辦鹿港聯莊一帶軍務,並持續招募各莊頭百姓投效官軍。農曆八月間,曾玉明親率部隊駐軍前線的安東莊(今秀水鄉安東村),令守備陳毓恩駐崙仔頂,民勇首領葉虎鞭與陳大戇則紮營秀水莊,白旗軍勢力兵臨彰化縣城,遂令紅旗軍首領林日成戒備之心大起。[1][3]:280-281
過程
林日成先委任黃丕建,率眾進攻秀水莊牽制曾玉明與陳毓恩的官軍部隊,並於同治元年八月十五日(1862年9月8日)召集大眾,在彰化縣城內的大聖王廟歃血祭旗,預備集合天地會二萬餘人討伐燕霧二十四莊,替六月廿三日(1862年7月19日)在馬鳴山燕霧堡戰役中,陣亡的戴彩龍、鄭玉麟、戴如璧等報仇雪恨。[1]
同治元年八月十六日(1862年9月9日),林日成進攻燕霧二十四莊,兵分三路:第一路由林日成、林貓率領,循大岸頭大路進攻白沙坑莊(今花壇鄉)、第二路則由鄭知母領軍,鄭知母乃鄭玉麟之兄,誓言為小弟報仇,獨攻口莊(今花壇鄉)、第三路係王萬、江有仁領導,走福人坑山徑,進軍虎山巖(今花壇鄉)。[1]
秀水、安東戰區
黃丕建連攻秀水莊三日,八月十五日(1862年9月8日),戍守秀水莊的葉虎鞭與陳大戇勢不能敵,敗象已現;黃丕建與葉虎鞭原本皆是天地會弟兄,曾有過生死盟約,見葉虎鞭肩膀中鎗,遍體鱗傷,於心不忍,攻佔秀水莊後,私縱葉虎鞭。葉虎鞭輾轉帶兵,馳援口莊、白沙坑莊的戰事。[1][5][6]
黃丕建等乘勝追擊,持續進攻曾玉明駐守的安東莊,官兵聽聞葉虎鞭戰敗,士氣大跌,預備逃跑,守備陳毓恩乃斬殺欲退縮者五人,並自挺長矛奔上前線,提振士氣,陳大戇與其妻蔡氏圓隨後亦來安東莊聲援,並得燕霧二十四莊百姓助陣協防,黃丕建見強攻不下,鳴金收兵。[1][5]
燕霧堡戰區
八月十六日(1862年9月9日),林日成、林貓一路攻入白沙坑莊,燕霧二十四莊大總理陳捷魁(茄苳腳人[7])偕陳宗文等親自督戰,戰場上槍林彈雨,白沙坑莊所指揮的令旗被銃子擊破,換了三次,但指揮官陳捷魁、陳宗文皆無有所傷;雙方自辰時火拼至申、酉時之交(約自早上8時至傍晚5時),中間皆無停戰歇息,直到白旗軍葉虎鞭率領部眾自口莊竹巷馳援,此時燕霧各莊來避難者約萬餘人,但避難者中約有數千壯丁亦參與討伐行動。[1]
林日成此時攀至觀音山遙望白沙坑戰況,見白沙坑周圍檳榔、竹木參差叢生,遮蔽屋宇不得見,遂對江有仁說:「路徑叢雜,守禦得法,無異鐵國;誠未易著手也!」江有仁附議,八月十六日(1862年9月9日)夕陽西下,鳴金收兵;翌日再戰,依然作戰不利,林日成與江有仁商議退兵,但鄭知母獨排眾議,道:「今茲再退,何日能拔!且此勁敵(燕霧二十四莊)不拔,終為肘腋之患。」林日成遂續攻燕霧二十四莊,最後卻因營帳中出現許多毒蛇,讓部眾惶惶不安,被咬死者甚多,累計四日仍然退返彰化縣城。[1]
土地公顯靈
相傳林日成率兵在八月十六日(1862年9月9日)進攻白沙坑莊,村民並沒有預先戒備,而當日早上忽然有一位白髮老人出現在茄苳腳至三家春等處,沿途不斷鳴鑼示警,約莫中午時分,白沙坑諸莊便接到緊急通報,林日成即將率大軍三路來攻。此外,林日成營帳之中出現許多毒蛇,相傳也是白沙坑土地公顯靈之助。[1][8]
後續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蔡青筠 (編). 《吳德功先生全集-戴案紀略·施案紀略·讓台記·觀光日記·彰化節孝冊》.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2-03-06].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8-11) (中文(臺灣)).
- ^ 2.0 2.1 吳德功(吳立軒). 《戴施兩案紀略》.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2 [2022-03-06]. ISBN 97895700094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6) (中文(臺灣)).
- ^ 3.0 3.1 3.2 3.3 臺灣史料集成編輯委員. 《明清臺灣檔案彙編.第肆輯.第六十五冊.清咸豐十一年二月至清同治二年十月》. 臺南市: 遠流. 2008. ISBN 9789860152319 (中文(臺灣)).
- ^ 許毓良. 〈戴潮春事件〉. 臺灣大百科全書. 2009-09-24 [2022-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2) (中文(臺灣)).
- ^ 5.0 5.1 5.2 5.3 林豪. 《東瀛紀事》. 南投市: 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1997 [2022-03-06]. ISBN 95700922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3) (中文(臺灣)).
- ^ 連橫. 《臺灣通史》. 臺北市: 五南. 2017 [2022-03-06]. ISBN 978957119130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23) (中文(臺灣)).
- ^ 顧雅文、蔣敏全. 〈陳捷魁〉. TBDB 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 [2022-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20) (中文(臺灣)).
- ^ 黃彥昇. 〈戴官帽的土地公 白沙坑文德宮「當境老爺」〉. NOWnews 今日新聞. 2019-06-10 [2022-03-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6) (中文(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