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羅布桑卻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羅布桑卻丹
出生1873年
 清朝卓索圖盟喀喇沁左旗阿日山烏蘇
逝世1928年
中華民國
職業清末民初哲學家

羅布桑卻丹藏語བལོ་བཟང་ཆོས་ལྡན威利轉寫blo bzang chos ldan,1873年—1928年),內蒙古卓索圖盟喀喇沁左旗阿日山烏蘇(今遼寧省凌源市萬元店鎮熱水湯村)人,清末民初哲學家。羅布桑卻丹是藏文名,其蒙古文名為寶音陶格陶漢文名為白雲峰,字子珍[1]

生平

羅布桑卻丹於1873年生於卓索圖盟喀喇沁左旗阿日山烏蘇(今遼寧省凌源市萬元店鎮熱水湯村)的一個貧苦蒙古族農民家庭。羅布桑卻丹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三,被鄉親們稱為「白三喇嘛」。[1]他幼年沒有資材入學,於是在家刻苦自學,學會了蒙古文,以寒門子弟破格提拔為蘇木章京

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羅布桑卻丹被喀喇沁左旗札薩克派赴哲里木盟各旗查丁造冊,調查了解喀喇沁左旗的屬民遷居該地的戶、丁情形。調查歷時三年。調查完畢回喀喇沁左旗之後,羅布桑卻丹放棄了管旗章京的職務,準備赴西藏學習。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羅布桑卻丹離開家鄉啟程赴西藏,途經北京時,因缺少路費,乃在北京雍和宮學習佛經,準備有錢後再赴西藏。自此,羅布桑卻丹在雍和宮當喇嘛,閱讀了許多蒙古文滿文漢文藏文書籍,並掌握了這四種語文。[1]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燒殺搶掠。羅布桑卻丹乃同旺希爾巴拉旦一起聯繫日本、俄國軍官,保護雍和宮,羅布桑卻丹也打消了赴西藏遊學的想法。[1]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冬,羅布桑卻丹赴理藩院應試,獲得了蒙古文滿文漢文藏文四種語言「固師」(固師是喇嘛學位之一,專業從事佛經翻譯)之職稱,並留在理藩院當翻譯。羅布桑卻丹利用各旗王爺在北京開會的機會,將發展蒙古族文化教育以振興蒙古民族的呈文提交給蒙古諸位王公,希望獲得這些王公的支持,但未如願。[1]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羅布桑卻丹自北京返回家鄉。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羅布桑卻丹應日本方面邀請,赴東京外國語學校任教,至宣統三年(1911年)回國。回國後,羅布桑卻丹呈文清廷,建議改革,但未獲回應。[1]

中華民國成立後,民國元年(1912年)八月,羅布桑卻丹第二次赴日本,於本願寺任教。在日本期間,他同掛田夫人結婚。民國三年(1914年),羅布桑卻丹攜家回國,自北京遷居奉天,在日本開辦的南滿鐵路株式會社進行蒙文方面的工作。在此期間,羅布桑卻丹曾經建議當局使用新方法發展畜牧業,但未獲採納。[1]

民國四年(1915年)至民國七年(1918年),羅布桑卻丹創作了《蒙古風俗鑒》。這是一部有關蒙古族的百科全書,記述了蒙古族的各個方面,自1918年出版後,引起了世界各國研究蒙古的學者的關注。[1]

1928年,羅布桑卻丹逝世。[1]

著作

  • 《蒙古風俗鑒》[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