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聖光大教堂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全國黨代會集會場的聖光大教堂,攝於1936年。

光明大教堂(Lichtdom)是納粹德國於1934年至1938年間在紐倫堡集會中的一項主要美學特徵。由建築師阿爾伯特·施佩爾設計,它由152個防空探照燈組成,排列間隔12米,瞄準天空,形成一系列觀眾周圍的垂直條紋。1937年的納粹德國政治宣傳片《紐倫堡節英語Festliches_Nürnberg》中有關光明大教堂的鏡頭。

背景

德國150公分探照燈,陳列於柏林加托軍事歷史博物館英語Militärhistorisches_Museum_Flugplatz_Berlin-Gatow

阿道夫·希特勒委託施佩爾為年度政黨集會建造一座體育場,但該項目未能及時完工。作為臨時解決方案,施佩爾在集結區周圍放置了152個向上指向的高射探照燈。這些探照燈是從納粹德國空軍借來的[1][2],導致德國空軍指揮官赫爾曼·戈林感到困擾,因為它們代表了德國的戰略儲備英語Strategic_reserve。然而,希特勒否決了這樣的疑慮,認為這是一個有用的造謠[3]

持續使用

儘管最初計劃將其作為體育場建設完成之前的臨時措施,但之後仍持續用於政黨集會。施佩爾與艾伯哈德·馮·德·特拉彭(Eberhard von der Trappen)合作[2],為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閉幕式製作了類似的效果。[4][5]這種效果的變體是探照燈聚集到觀眾頭頂的一點。

裝備和影響

探照燈使用的是20世紀30年代後期開發的高射砲探照燈,配備直徑150公分的拋物面玻璃反射器,輸出功率為9.9億坎德拉。這一系統由一台24千瓦的發電機提供動力,該發電機基於51馬力的8缸發動機,能夠以110伏特電壓提供200安培的電流。探照燈通過長達200公尺的電纜與發電機連接。此系統對海拔4000至5000米高度的目標的探測距離約為8公里。[6]

施佩爾形容這種效果:「感覺就像一個巨大的房間,橫梁充當無限輕的外牆的強大支柱。」英國駐德國大使內維爾·亨德森爵士形容它「既莊嚴又美麗…就像置身於冰雪大教堂」[7][3]。聖光大教堂仍然被認為是施佩爾最重要的作品之一。[1][3]

納粹黨集會中最戲劇性的時刻…不是閱兵或政治演講,而是光明大教堂。

另見

參考文獻

  1. ^ 1.0 1.1 quoted in Martin Kitchen, Speer: Hitler's Architect, p. 35
  2. ^ 2.0 2.1 Martin Filler, "Hanging Out with Hitler", review of Martin Kitchen, Speer: Hitler's Architect, 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62:20:36-40 (December 17, 2015)
  3. ^ 3.0 3.1 3.2 Speer, 網際網路檔案館收藏的《pp. 58-59
  4. ^ Dietrich Neumann, Kermit Swiler Champa, eds., Architecture of the Night: The Illuminated Building, 2002, ISBN 3791325876, p. 47
  5. ^ Allen Guttman, The Olympics: A History of the Modern Games, p. 66
  6. ^ The Cathedral of Light of the Nazi rallies, 1937. rarehistoricalphotos.com. [2020-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4) (美國英語). 
  7. ^ 7.0 7.1 Kathleen James-Chakraborty, "The Drama of Illumination: Visions of Community from Wilhelmine to Nazi Germany", in Richard A. Etlin, ed., Art, Culture, and Media under the Third Reich, 2002, ISBN 0226220877, p. 18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