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布尼茲環形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萊布尼茲環形山
緯度38.24°S
經度179.35°E
直徑237公里
深度3.1公里
月面座標日出時186°
命名來源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
月球軌道器2號拍攝的西向斜視圖

萊布尼茲環形山(Leibnitz)是月球背面南半球一座巨大的古老撞擊坑,約形成於前酒海紀[1],其名稱取自德意志哲學家數學家邏輯學家物理學家法學家史學家外交家發明家語言學家戈特弗里德·威廉·萊布尼茨(1646年-1716年),1970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正式批准接受。

描述

該隕坑西側毗鄰奧布魯切夫環形山;西北靠近湯姆孫環形山伯克蘭環形山列文虎克環形山位於它的東北;南面橫亙着馮·卡門環形山;西南則是奧雷姆環形山。萊布尼茲環形山東側壁上坐落着戴維孫環形山;而芬森環形山則橫跨在它的東南壁上;它的西北偏北是智海[2]。該隕坑的中心月面坐標38°14′S 179°21′E / 38.24°S 179.35°E / -38.24; 179.35,直徑237公里[3],深度3.1公里[1]

萊布尼茲環形山的外側邊緣大致呈圓形,南面向外凸出。整體已明顯受到撞擊侵蝕和磨損,內外壁覆蓋着數座小撞擊坑。其東側和東南外壁因戴維孫環形山和芬森環形山的侵入而有些變形;內側壁相對較窄,保留有階地狀結構的痕跡;坑壁平均高出周邊地形2120米[1]。坑內大部分地區已被幽暗的玄武岩熔岩填塞,形成如低反照率智海表面,平坦而無特色,但東北區因堆積有芬森環形山形成時噴發的濺射物而較為崎嶇。部分地區顯示有射紋線,在東南部有一座較大的隕石坑殘跡;西部是二座較醒目的衛星坑「萊布尼茲 R」和「萊布尼茲 X」,其中靠西北內壁的「萊布尼茲 X」已被熔岩掩埋,只有一圈圓形的坑壁突出在表面。

衛星隕石坑

按慣例,最靠近萊布尼茲環形山的衛星坑在月圖上以字母標註在該坑中心點的旁邊。

LAC-119和LAC-120拼接圖
萊布尼茲 緯度 經度 直徑
R 39.3° S 176.3° E 19 公里
S 39.6° S 171.8° E 28 公里
X 36.5° S 177.3° E 19 公里

參考文獻

  1. ^ 1.0 1.1 1.2 1.3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2. ^ Crater Leibnitz on LAC-120 map (PDF). [2016-07-16].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3-02-20). 
  3. ^ Directory of th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2016-07-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1-27). 

另請參閱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