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爾辛基戰役 (1918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赫爾辛基戰役

赫爾辛基戰役芬蘭語:Helsingin valtaus,瑞典語:Slaget om Helsingfors)是1918年芬蘭內戰期間的一場戰役,1918年4月12日至13日,德軍和芬蘭白衛軍與芬蘭赤衛隊在赫爾辛基交戰。儘管芬蘭白衛軍指揮官卡爾·古斯塔夫·埃米爾·曼納海姆反對德軍介入,想用自己的部隊打下赤衛隊控制下的赫爾辛基,但德軍最終還是參戰了。

德軍波羅的海師於4月3日登陸芬蘭,8天後,該師進入赫爾辛基市區。在市中心,赤衛隊沒有設置防線和街壘,而是在單獨的建築和街區里抵抗,德國人只能與赤衛隊展開逐屋爭奪。戰役期間,赫爾辛基市民繼續正常生活。商店和餐廳都沒關門,公共交通也在繼續運轉,各大工廠也沒有停工。好奇的旁觀者們有時離戰區太近,德國人不得不讓他們往後退。白衛軍支持者們將德軍視作解放者,向他們獻花,給他們茶、咖啡、點心。

戰役造成近500人死亡。其中包括大約400名戰死或在被俘後遭處決的赤衛隊官兵、54名德軍人員以及23名芬蘭白衛軍人員[1]。被處決的赤衛隊人數已不可考,但估計在20至50人之間。戰役結束後,赫爾辛基被白衛軍和德軍佔領,4000至6000名赤衛隊人員或支持者被逮捕。

參考文獻

  1. ^ Saksalaiset käyttivät ihmiskilpiä Helsingin valtauksessa 1918. Kansan Uutiset. 14 April 2014 [8 November 2016] (芬蘭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