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1918年南澳大地震

座標23°32′N 117°14′E / 23.54°N 117.24°E / 23.54; 117.24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918年南澳大地震
1918年南澳大地震在廣東的位置
1918年南澳大地震
日期1918年2月13日
發生時間06:07 UTC [1]
規模7.2 Mw [1] 7.5 M
震源深度15公里(9.3英里)[1]
震央23°32′N 117°14′E / 23.54°N 117.24°E / 23.54; 117.24 [1]
 中華民國廣東省南澳縣
影響地區 中國 英屬香港 葡屬澳門 日治臺灣
最大烈度X度 廣東省南澳縣、饒平縣,福建省詔安縣、東山縣(CSIS; MMI)
傷亡汕頭 1,000人死亡[2]

1918年南澳大地震,又名1918年汕頭大地震,發生於1918年2月13日14時07分,震央位於中華民國廣東省福建省的沿海邊界,即南澳島東北側北緯23.5度,東經117.2度的海底,震級達到黎克特制7.2至7.5級,是華南地區有史以來最強烈的地震,與1604年泉州大地震、1605年瓊山大地震震級相若。震中烈度為修訂麥加利地震烈度表之Ⅹ度。地震波及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蘇、安徽以及香港、澳門等地,台灣、琉球群島以及菲律賓北部亦有輕微震感。

此次地震震央位處海底,進而引發局地海嘯,高度未明,但也造成嚴重人員傷亡以及船隻、建築損毀;這也是中國大陸在20世紀發生的唯一一次地震海嘯。該處海域附近亦發生1600年南澳大地震,同樣造成嚴重人員傷亡以及財物損失。

影響

廣東省

南澳島首當其衝。地震摧毀了南澳的舊縣城深澳。雲澳出現大面積山崩。整個南澳縣幾乎被抹平,全縣難以找到完好的建築物,殘垣斷壁,傷亡極為慘重,難以估計。

南澳大地震致使汕頭市內受災至烈,華人城鎮各屋宇幾至盡行倒塌,駐汕各國領事和洋商同罹巨劫,法國領事館、荷蘭領事館倒塌,英國領事館牆壁破裂,日本美國領事館也傾塌一角。市內公共設施以及民房遭到巨大破壞,海水騰湧,地裂噴水,全市幾近夷為平地;位於崎碌對岸的石山山峰倒下並被削平。與此同時,汕頭市區亦遭到海嘯襲擊,造成不少船隻擱淺,以及人員傷亡。

揭陽城內將近半數的房屋倒塌,壓死壓傷多人。

除此之外,省內之饒平澄海潮州潮陽惠來普寧豐順一帶亦有大量建築物嚴重損毀與倒塌,傷亡慘重。

距離震央超過400公里的廣州市也有不少房屋因地震受損甚至倒塌,亦有人墮樓,造成人員傷亡,茶樓的碗碟掉落一地,食客驚慌失措四處逃跑。主震後的多次餘震廣州亦有強烈震感,造成廣州市內人心惶惶。這是廣州市歷史以來震感最大的地震之一。

當時的寶安縣(今深圳市)房屋掉瓦,牆壁開裂,震感強烈,是當地有史以來最強的地震之一。

位於珠江口西岸的四邑地區(即新會台山開平恩平一帶)同樣震感非常明顯。地震後開平一些地方的地面出現「黑毛」。

其他地區

福建閩南是本次地震中僅次於廣東潮汕的第二重災區。東山、雲霄、漳浦、詔安沿海地區處於激震區中,傷亡慘重,房屋損毀無數,僅詔安一地房屋倒塌便超過三千間,惟其他縣份難見詳細記載。

廈門市內有不少的煙囪倒塌,圭嶼塔塔尖倒下,老舊房屋以及不堅固房屋損毀嚴重。泉州市內有牌坊頂部墜落,民房受損,城牆塌方。

福州因為地處長樂—詔安斷裂帶北端,雖然距離震中較遠,但是也震感強烈,受災嚴重。福州市區有牆壁倒下;郊區的連江、長樂災情比市區嚴重,地裂多數,不少房屋損毀,海邊的建築物甚至出現沉降。

蘇州雖然距離震央較遠,但也出現強烈震感和一定的災情。孫吳蘇州城北報恩寺寺前建造的九級塔剎,地震時塔尖倒下半截。部分城牆出現損毀坍塌,城內亦有民居受損。這是蘇州史上最為強烈的地震之一。

南京明孝陵的一座石象被地震傾倒[3]

浙江省普遍震感明顯,溫州以及紹興有房屋和牆壁損毀。

江西南部的贛州有一處吊橋倒塌,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傷。

這個地震也引發了中國20世紀唯一的一次地震海嘯[4]

英屬香港

這次地震也是香港割讓以來唯一一次造成明顯破壞的地震。據香港天文台的估算,這次地震使香港錄得烈度為Ⅶ級的震感[5]。由於香港天文台要到1921年才開始利用長週期地震儀去偵測遠距離的地震[6],這次地震的影響只能從週邊環境的破壞而估算。

當時時值農曆新年,據記載地震發生時「正在慶賀新年的香港居民,見公共建築物、電話線搖動,多奔入街中。」[7]香港不少建築物出現裂縫,例如香港大學的一些建築,就因此而需要拆卸。當時香港的報章《士蔑報》亦記載地震令當時整個中環陷入一片恐慌之中。震動持續約半分鐘,整個香港島九龍均感受到震動[8]

據天文台資料,當天油麻地有一位女孩,在人群驚惶地衝出街道時受傷,最終傷重不治;亦有人從碌架床跌下而足部受傷。除了人命傷亡,香港亦有多座建築物因接連兩日的地震受損,當中以中西區受損最為嚴重,例如史丹頓街 21 號、奧卑利街 17 號、伊利近街 15 及 17 號和荷利活道 25 號,皆出現明顯裂痕,牆壁處於危險狀態。香港會亦出現裂縫,灰泥落下,原本位於羅便臣道的聖若瑟書院亦有嚴重損毀,需要搬遷校舍到堅尼地道現址。多座政府建築同時遭殃,中區警署牆身出現裂痕,連天文台總部上層的房間牆壁同樣出現數道裂痕[9]

相關條目

參考資料

  1. ^ 1.0 1.1 1.2 1.3 Engdahl, E. R.; Vallaseñor, A. Global seismicity: 1900-1999.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arthquake & Engineering Seismology (PDF). Part A, Volume 81A First. Academic Press. 2002: 674 [2015-12-29]. ISBN 978-01244065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1-08-06). 
  2. ^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SCMP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Article. Retrieved on 2008-12-16.
  3. ^ 《江苏省志:1918年》. [2021-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9). 
  4. ^ 盘点广东百年地震 南澳最恐怖阳江最频繁. 廣州日報大洋網. [2010-07-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24). 
  5. ^ 許大偉(香港天文台科學主任),大氣候香港電台第一台,2019-12-21 12:45
  6. ^ HKO. Seismological measurements in HK.. [2008-1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22). 
  7. ^ 熱話|原來香港每年地震兩次?百年前「南澳地震」連天文台也震出裂痕!. www.orangenews.hk. [2024-08-23]. 
  8. ^ Bard, Solomon. Voices from the Past: Hong Kong, 1842–1918.. HK University press. 2002: pg 36. ISBN 962-209-574-7 (英語). 
  9. ^ 震盪的太平港:香港的地震史. *CUP. 2022-03-14 [2022-08-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8-23) (美國英語). 
  • 《近十五年中國重要地震記》 翁文灝
  • 華北地震科學 第8卷第2期《1604年福建泉州大地震討論》作者:朱書俊 徐映深(江蘇省地震局),1990年6月。
  • 百度百科詞條:廣東南澳地震。
  • 地球物理學進展 第28卷第5期《華南於華東某些地震區地震趨勢分析》作者:秦四清 李國梁 薛雷 泮曉華,2013年10月。
  •  中國科普預覽之詞條:廣東南澳地震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