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ATI Radeon X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Radeon X Series(代號R420為X800)於2004年推出,是ATi的一款顯卡,以台積電0.13微米Low-k製程生產。只支援DirectX 9.0b,不支援DirectX 9.0c。核心與Radeon 9 Series相似,新的核心只做了些改進。所以不支援 ShaderModel 3.0、HDR等功能。ATi聲稱X800 XT PE的效能Radeon 9800 XT高出2倍。此系列的X850 XT PE是最快的AGP顯卡。

與前代的改進

  • 更多頂點著色單元(Vertex Shader)
  • 更多改良過的像素著色單元(Pixel Shader)
    • 暫存器(Temporary Registers)數量由12個增加到32個
    • 像素著色指令 (Instructions) 由 120 道增加到1536道
    • 改善了F-buffer(Fragment-Stream FIFO buffer)
      • 像素著色程式不需重新運算,即可繼續處理下一道指令;所以理論上Shader程式碼長度是無限長(將Shader程式碼斬件處理)
      • 這個新F-buffer只會把下一回處理到的像素保存下來,只不是整個畫面。
  • 改良了記憶體控制單元
  • 加入新的曲面法線貼圖(Normal Mapping)的壓縮技術,即3Dc

3Dc是一種新的材質壓縮技術。它能提供細緻影像,並減少使用記憶體頻寬。其採用了Normal Map的技術,令Texture表面的光影效果更具質感。假設有一個3D模型原需15,000個多邊型砌出來,然後再建立一個相似模型,但用1,000個多邊型砌出來。3Dc技術就會把兩個模型的分別,存成Normal Map。之後在遊戲時,只需要用上1,000個多邊型,再運用3Dc存取Normal Map還元,就能達成14,000個多邊型的效果,減少使用記憶體頻寬。

  • 加入新的SmartShader HD、Smoothvision HD及Hyber Z HD,加快處理高解像度畫面
    • SmartShader HD
      • Vertex Shaders - 其六個頂點著色單元,可在每個周期控制兩個Shader工作,效能較Radeon 9800 XT高出2倍。
      • Pixel Shaders - 暫存器最大Texture指令數目由32條增至512條,Vector指令數目及Scalar指令數目由64條增至512條
    • Smoothvision HD
      • 反線性過濾 - 使用者可隨心選擇'雙線性過濾模式'或'多線性過濾模式'。當使用雙線性過濾,效能比較好。當使用多線性過濾,畫質比較好。使用者亦可選擇混合模式,讓駆動衡量那模式比較好。最高支援16X反線性過濾。
      • 加入新的頁框交錯全景反鋸齒(Temporal FSAA)

假設有一連串畫面,並標示為單數頁與雙數頁。而顯示卡在單數頁負責a樣式的2X FSAA運算,在雙數頁負責b樣式的2X FSAA運算。快速播放時,好像兩個樣式重疊了,做成了4X FSAA效果。花2x FSAA的效能,就達到4x FSAA的畫質。

但不支援DirectX 9.0c成了整個系列的致命傷。與此同時,NVIDIA GeForce 6 Series正逐漸收復失地。而其最高浮點精確度只有24bit,不如對手NVIDIA GeForce 6 Series所支持的最高浮點精確度的32bit,所以被對手挪喻「顏色不準」。

系列初期顯示卡型號

  • X800XT Platinum Edition - 16條管線,核心時脈:520 MHz,記憶體時脈:560 MHz,記憶體頻寬為256bit,6組頂點著色單元。因 X800XT 效能不及 6800Ultra 而衍生出來的高頻版。
  • X800XT - 16條管線,核心時脈:500 MHz,記憶體時脈:500 MHz,記憶體頻寬為256bit,6組頂點著色單元 原定對手為 GeForce 6800Ultra
  • X800 Pro - 12條管線,核心時脈:475 MHz,記憶體時脈:560 MHz,記憶體頻寬為256bit,6組頂點著色單元。原定對手是 GeForce 6800GT
  • X800 SE - 8條管線,6個頂點著色單元。主攻 OEM 市場
  • X600 - 4條管線,原定對手是GeForce PCX 5700/5750/6600
  • X300 - 4條管線,原定對手是GeForce PCX 5300/6200TC
  • X800GTO -12條管線,核心頻率由廠商自定,記憶體頻寬為256bit,6組頂點著色單元 原定對手為 Geforce 6600GT DDR3,後來對手為Geforce 7300GT /7600GS/7600GT/6800GS

X800 XT內有1億6,000萬顆電晶體。

後來,ATi發現X800Pro性能上並非6800GT的對手,X600(9600)亦不是6600的對手,遂推出新一代建基於 R520 的顯示卡。


唯一一個對NVIDIA造成較大麻煩的型號是ATI作為高性價比產品推出的X800 GTO,這種12管線的X800成本較低,且使用了改良的工藝,並有機會破解成16管線,在與NVIDIA Geforce6600GT的競爭中佔據完全優勢,而價格相差不大。以至於在後期與NVIDIA更新的Geforce7300GT和7600GT的競爭中繼續能夠保持一定的優勢,讓X800的低端產品成功延續了兩代,實際上代替了X600XT,X1300Pro和X1600Pro對陣了NVIDIA前後兩代DX9.0C的產品。

之後顯示卡型號

  • X850 Series
    • X850 PRO, 12管線,取代 X800Pro,與 X800XL 一樣,對手為 6800GT
    • X850 XT,取代 X800XT
    • X850 XT PE,取代 X800XT PE,經三次小轉款終於取下效能之王寶座
  • X800 Series
    • X800 GTO,12條管線,對手是GeForce 6800GS
    • X800,12條管線,對手是GeForce 6800
    • X800 GT,即 X800SE,因 X700XT 良率不佳無法推出而把對手定為GeForce 6600 GT
  • X700 Series
    • X700Pro,效能夾於6600GT和6600之間
    • X700SE,因6600GT和6600之間有很大的效能分野,所以X700SE效能亦夾於6600GT和6600之間,比X700Pro慢一點點
  • X550 Series,因當年9550的成功而再推相同類型的顯示卡,但計劃並非很成功
  • X300 HM,對手是GeForce 6200 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