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舉事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舉事屬於維基百科社會和社會科學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哲學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哲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哲學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關於標題

需要擬定一個既中立,又準確的標題。 -- 07:19 2006年1月15日 Rich4

起義?起事?暴動?

在中國近代史的敘述裡,大陸、台灣各執一詞。某些人認為,大陸及台灣政府的敘述往往含有政治色彩,不中立。尤其在對歷史事件的稱呼上,通常會各執一詞,以中共發動的「南昌起事」為例,中共通常稱呼為「南昌起義」,國民政府則會稱為「南昌暴動」。

根據《國語辭典》,「起義」的意思是「為正義而起兵」,「暴動」則是「群眾共同實施不法的暴力行為」,「起事」的意思則是「舉兵發事」。

是次事件正義與否,是否應以「起義」稱之,見仁見智;而以「暴動」稱之,亦未必中立;相較之下,「起事」則最為中性,不帶政治色彩。

建議:以「起事」取代中國近代史裡尤其是國共內戰史裡的「起義」、「暴動」。 Daniel~Hei 19:59 2006年9月2日 (UTC)da167168

語言標記不利於繁簡轉換。--Isnow 20:49 2006年9月2日 (UTC)
"武裝" 、 "反抗" 二詞都不帶價值判斷,可用.Hillgentleman 20:50 2006年9月3日 (UTC)


可笑!起義和暴動根本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區別是有無運動綱領,而不是貶褒之分。利用所謂的中立觀點做藉口搞了個不倫不類的"起事"一詞。老祖宗泉下有知定要被你們氣暈過去!

別太過分了,人民會"暴動"也是有原因的;常常都是官逼民反,跟有無運動綱領根本沒關係。運動是運動,起義跟暴動都有武裝的意思。你的老祖宗跟我的老祖宗在一些事情的定義上本來就不同,你的習慣跟我的習慣也不盡相同,請你尊重別人。Feickoo (留言) 2010年11月22日 (一) 20:44 (UTC)[回覆]

你才可笑,這個概念正是有鮮明中國特色的定義方式,實質上正是為了強調:中國共產黨因為是有馬克思主義指導的,所以具有合理性、合法性。舉個古代的例子,比如陳勝吳廣起義喊出口號「伐無道,誅暴秦」,算不算綱領?——雙日天留言2012年8月30日 (四) 02:42 (UTC)[回覆]

暴動應該算是中性詞

共產黨的教科書裡經常會稱自己發動「武裝暴動」「農民暴動」什麼的。

目前政治形勢與黨在準備武裝暴動中的任務——李立三一九三○年八月六日在中央行動委員會上的報告 http://www.easy.net.cn/wenmi/dsjy/dswx/200606/20060613185512_2.html

江蘇農民武裝暴動示意圖(來源:江蘇省委組織部、宣傳部、黨史辦/作者:) http://www.xhby.net/xhby/content/2006-07/01/content_1310955.htm

那是遙遠的歲月的事,如今可不是中性詞,例子:考慮到……,××之後改稱1989年的那場風波
1989年開始用的是「動亂」「暴亂」,後來用「風波」。-數字崇拜 (留言) 2010年11月10日 (三) 06:43 (UTC)[回覆]

關於「暴動」和「叛亂」

在英語上,「暴動」(Riot)和「叛亂」(Rebellion)的定義比較清晰。在中文上,是否也應有一個比較清晰的定義呢?—彼多利奧 2007年8月21日 (二) 07:10 (UTC)[回覆]

我不知其他地方的情況,不過感覺在大陸官方的出版物里,「起義」一般指工人農民發起的,「叛亂」則是貴族發起的,「民變」則是市民階級發起的。英文中Rebellion其實比較中性,而中文裡「叛亂」肯定是貶義—冰熱海風 (討論) 2010年2月25日 (四) 13:28 (UTC)[回覆]

請求與暴力革命合併

相同的概念 The Streif留言2022年11月28日 (一) 01:2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