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求聞》專題關注:烈風駕地震,獰雷驅猛雨 - 中文維基中的地震主題編輯及貢獻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9年4月
專題關注

第四卷

烈風駕地震,獰雷驅猛雨——中文維基中的地震主題編輯及貢獻


作者:Walter Grassroot

汶川大地震後的農業發展銀行北川縣支行的行政與住宿大樓,攝於2008年5月16日。值得注意的是,有一名女孩在廢墟下活埋102小時(將近4天又6小時)後成功獲救。

地震,一直是困擾着包括中國在內的很多國家地區的主要災害之一。由於很多地區身處地震帶,常年累月頻發的地震災害與威脅,促使當地民眾與政府全力着手於災害防治與災害管理。與此同時,也有一批優秀編輯在默默地竭力幫助整理各類地震相關的知識與信息。他們對過去地球上經歷的數百起地震進行了條目創建與編輯完善,此外還將注意力放在地震本身的專業術語、以及社會影響、防範機制等內容。本期我們就介紹其中的幾位優秀代表及其貢獻。

日本緊急地震速報系統原理圖

地震主題的主要代表之一Theodore Xu:早在2017年12月,他就開始制定完善地震專題,並着手於修建地震專題的關注度指引、條目評級標準與等級標準進行細化。這一項標準化工作,使得維基百科中的零零散散的地震條目都能得以被統籌規劃至更大的編輯地圖。

Theodore Xu的貢獻主要有地震的基礎條目,包括震中距震源等優良條目,以及歐洲地震烈度表水庫誘發地震局部無阻尼運動傳播法等DYK。此外他非常關注於國內的地震研究與地震記錄,其中包括國家海洋局海嘯預警中心國際地震中心中國地震學會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等政府活動與科研機構,這些條目的創建、完善,不僅使得整體地震知識版塊趨於完善,也便於後續各類新發地震的條目內鏈與信息貫通。

2017年朝鮮核試驗引發地震的示意圖

由於家鄉吉林深處地震帶,Theodore格外關注吉林的地震災情,其中以條目吉林省地震列表為典範,自1119年前郭卡拉木地震寫至去年的2018年松原地震。在深處地震帶的雲南、四川、新疆、台灣等地,均有他不俗的涉獵,其中包括2018年通海地震2016年新疆阿克陶地震等優良條目。此外,他在日本、朝鮮半島、印尼、不丹、伊拉克、伊朗、美國、巴布亞新幾內亞等地區地震條目均有移山之功。

美國地質調查局提供的2018年阿拉斯加地震等震線圖

比如在2018年阿拉斯加灣地震(GA)條目中,他不僅詳盡地解釋了地質背景與地震災害情況,還特別強調地震後的海嘯威脅與餘震情況。他詳盡地列舉了此次地震餘震方位信息等,還將信息匯總制表、製圖。這一地震雖發生於美國,但是中文維基的條目內容卻遠豐富於英文維基。這也說明在中文維基編輯團隊中,已經出現大量優秀的大陸編輯不再單純「翻譯」條目,更能主動創製和整理信息,並將自己的編輯能力衝到更高的平台。

四川省綿竹市漢旺地震工業遺址紀念中心內的「大愛永生」雕塑

而與此同時,另一位懷有人本主義精神的優秀地震編輯Jyxyl9也在高度活躍於地震條目中。在他的典範條目中,2018年大阪地震2018年7月龍目島地震2018年北海道地震等即時突發地震,更彰顯其在短期內整理資料和梳理信息的編輯素養。在墨西哥地震預警系統中國國際救援隊(典範條目)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典型地震遺址列表(特色列表)、張衡一號中,也體現出他對於各國地震信息系統、救援組織力量的熟悉。

作為地震專題的成員,Jyxyl9也積極策應其他編輯的編輯計劃。和Theodore相似,在日本、印尼、墨西哥等國家的地震條目中,也常常見到他們團隊合作編寫與討論的身影。包括2018年阿拉斯加地震2018年斐濟地震2018年島根地震2018年天鵝群島地震2017年西爪哇地震等。

基於他們在中文維基百科的卓絕貢獻,Theodore Xu與Jyxyl9經社群評選,分別在2018年9月27日與2018年10月5日榮獲地震拓寬特別貢獻獎。

地震波的波速隨着深度的變化

還有一位來自台灣地區的優秀編輯User:高柏瑋在最近兩年脫穎而出。以優良條目地震波斷層為代表,他在地震專題的貢獻,更多是在理論層面,對地震產生的原因與特徵進行分析與詮釋。他在編輯中,特別會詳盡解釋諸如「橫向斷層形成的特點與圖示」、地震波中「S波與P波傳播的特點與共識」等專業知識。他的貢獻很好地彌補了中文維基百科在地震相關的基礎條目的遺憾與缺失,如同地震波一般,使得維基地震條目的廣度與深度有了另一層的延伸。

這些深藏絕技、純粹的編輯們的聚合,促使了地震專題能脫穎於中文維基各專題。感謝他們的付出同時,我們也渴望並呼籲有更多的編輯,摒棄中文維基中無休止的政治紛爭、種族主義、客棧互煮、內幕交易等等,單純地參與到這類知識的貢獻與完善工作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