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匯理銀行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898年的法屬印度支那20皮阿斯特鈔票(西貢分行簽發)
1932年的100皮阿斯特鈔票,圖像是法國東印度公司總督約瑟夫·弗朗索瓦·杜布雷

東方匯理銀行(法語:Banque de l'Indochine越南語Ngân hàng Đông Dương銀行東洋)成立於1875年1月21日,總部位於法國巴黎,主要經營法國在亞洲殖民地印度支那的銀行業務,並發行貨幣。

歷史

在巴黎的總部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前,銀行經歷了三個發展階段。從1875年到1888年,它作為一間殖民地銀行,以幫助法國政府管理在東南亞的殖民地的資產。然後從1889年到1900年,該銀行業務重心由印度支那轉移至中國,此後,從1900年到1941年,銀行代表法國政府處理庚子賠款和法國和中國之間的國際貿易的利益。1975年與蘇伊士銀行(Banque de Suez)合併成為印度蘇伊士銀行(Banque Indosuez),1996年被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的前身(Caisse Nationale de Crédit Agricole,CNCN)收購,1997年CNCN把旗下專營法國的企業銀行(Unicrédit)及CNCN的國際市場,企業及貿易融資業務,注入印度蘇伊士銀行,並於同年7月1日易名為Crédit Agricole IndosuezCAI)。

法國農業信貸銀行目前將東方匯理銀行的品牌用於旗下投資銀行(法國東方匯理銀行,Credit Agricole Corporate and Investment Bank)。

在中國的業務

1908年位於香港的東方匯理銀行

1888年該行將業務擴展到中國,1889年在廣州沙面法租界內開設廣州分行。同年在天津法租界大法國路開設天津分行、1894年開設香港分行。1899年開設上海分行,1901年開設漢口分行。在中國的其他分行開設在瀋陽、北京、蒙自(1914年)、昆明(1918年)、廣州灣(1926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上海東方匯理銀行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批准為外匯業務「指定銀行」。後由於外商企業撤出上海,業務清淡,1955年向中國政府提出申請,被批准停業清理。隨後所有建築被當局充公。1982年,東方匯理銀行回到中國大陸,設立深圳分行,1991年重新開設上海分行,1994年重新開設廣州分行。

在華歷史建築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