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中國明朝檔案總匯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明朝檔案總匯是一本匯集了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遼寧省檔案館收藏的明朝檔案著作,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全書分為4編,共101冊,共6000萬餘字,第一編為散件類,第二編為簿冊類,第三編為典籍類,第四編為明朝遼東問題檔案。前三編為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的明朝檔案,第四編為遼寧省檔案館收的明朝檔案[1][2][3]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的明朝檔案總計3000多件。這些都是明朝政府兵部禮部、內閣等機構的原始官方文件,其中以天啟崇禎兩朝的檔案最多。建文洪熙正統景泰天順弘治時期的檔案基本沒有流傳下來,宣德成化正德嘉靖隆慶時期的檔案較少。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收藏的明朝檔案最早的是洪武四年(1371年),最晚是崇禎十七年(1644年)。如果計入南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還收藏有弘光時的4件檔案。

檔案歷史

明朝洪武年間修建了大本堂、後湖黃冊庫,這些地方專門用於保存檔案。[4]明朝滅亡時,不少官府檔案與宮殿衡署一同毀於戰火。清初,朝廷為編修《明史》,於順治五年(1648年)九月下詔,要求各大衙門將明朝遺留下的文書送到禮部,不過明朝檔案的搜集成果並不理想。康熙四年(1665年)十一月,朝廷再度下詔要求衙門搜尋明朝檔案,並表示如果敷衍了事將收監治罪。各處的明朝檔案開始陸陸續續被上交給朝廷。不過由於文字獄的興起,朝廷又銷毀了一些明朝檔案。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明清檔案遭到劫掠。中華民國初年,發生了八千麻袋事件,原來清朝朝廷的內閣大庫15萬斤明清檔案以4000元的價格被賣給紙店造紙,這批麻袋後來被羅振玉買下,但已損毀3萬餘斤。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明清檔案又南運西遷,又有所損失。1949年,195箱明清檔案被運往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故宮明清檔案部、東北圖書館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國歷史博物館等單位收藏的明清檔案都移交給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1]

遼寧省檔案館

遼寧省檔案館收藏明朝檔案共計1081卷,分為四大部分:遼東都指揮使司檔案,山東等處總督備委署、山東都司等檔案,兵部題稿和《明實錄》稿本(洪武二十五年部分)。[5]

參考資料

  1. ^ 1.0 1.1 故宮博物院編,永宣時代及其影響 兩岸故宮第二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下,故宮出版社,2012.08,第296頁
  2. ^ 从明档到《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2022-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1). 
  3. ^ 《中国明朝档案总汇》. 中國大百科全書. [2022-09-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9-20). 
  4. ^ 楊毅著,中國檔案管理史,雲南大學出版社,2001.08,第118頁
  5. ^ 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30年300本書 1986-2016,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11,第5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