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大環礁
主權存議島嶼 | |
---|---|
地理 | |
位置 | 南海 |
座標 | 15°55′N 114°29′E / 15.917°N 114.483°E |
群島 | 中沙群島 |
最高海拔 | -9米 |
最高點 | 漫步暗沙 |
實際管理方 |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
地級市 | 海南省三沙市 |
主權聲索方 | |
中華民國 | |
直轄市 | 高雄市旗津區 |
菲律賓 | |
省 | 三描禮士省馬辛洛克市 |
中沙大環礁(英語:Macclesfield Bank)是中沙群島的主礁體,為南海諸島中面積最大的環礁,位於西沙群島東南,南中國海的中心地帶,發育在南海西大陸坡最東部的中沙台階上。環礁略呈橢圓形,長軸作東北—西南向延伸約76海里,寬約33海里。全礁環在水面以下,礁環的礁體多為水深9~26米,西臨水深2500米左右的中沙海槽,東以大於50°的陡坡下臨水深4000米的中央深海盆[1]。中沙大環礁的最東端為隱磯灘[2],距黃岩島約300公里。
地理
中沙環礁屬於中沙群島,向西距離三沙市西沙群島的永興島約200公里,向東距離黃岩島約300公里。環礁全為海水淹沒,陸地面積為零;但若以20米等深線計算,中沙環礁的面積足有6000多平方公里,從海底看,像是一片海底高原,上面聳立着一座座高山[3]。
大環礁的外坡呈階梯狀:第一級階梯水深約350米,第二級階梯水深達2000多米,第三級階梯水深達3500多米。礁坡上生長着石珊瑚和軟珊瑚[4]。大環礁東側是深而大的地殼斷裂帶,為陸殼和洋殼接觸處[5];南部與南沙群島的雙子群礁之間海域,是南海最深處(-5559米);西側為西沙、中沙海槽,深達2000—3000米;北側中沙下沉亦深[6]。
中沙環礁邊緣突起、彼此間的斷塊又不相聯,因此造成許多獨立個體;斷缺部分成為出入潟湖的天然水道[7]。中沙大環礁上已命名22個暗沙、2個暗礁、2個暗灘共26個[來源請求],其中環礁四周突起的礁緣部分,形成均勻分佈的珊瑚暗礁、暗灘、暗沙,已命名的有20座,分別是隱磯灘、武勇暗沙、濟猛暗沙、海鳩暗沙、安定連礁、美溪暗沙、布德暗沙、波伏暗沙、排波暗沙、果淀暗沙、排洪灘、濤靜暗沙、控湃暗沙、華夏暗沙、西門暗沙、本固暗沙、美濱暗沙、魯班暗沙、中北暗沙、比微暗沙;環礁中部為潟湖,潟湖水深由東北至西南自9.1~109米不等,湖內分佈着許多暗沙,已命名的有6座,分別是石塘連礁、指掌暗沙、南扉暗沙、屏南暗沙、漫步暗沙、樂西暗沙。
中沙大環礁東北邊緣的比微暗沙最淺處水深約11米,等深線20米以上面積約40平方公里,為中沙群島面積最大的暗沙。比微暗沙與隱磯灘之間的比微南門呈喇叭形,外寬約18km,內寬12km,深達100m以上,為大環礁潟湖內外溝通重要的通道[8]。
中沙大環礁北部(圖像來源NASA) | 編號 | 名稱 | 水深(m) | 地理概況[9] |
---|---|---|---|---|
1 | 比微暗沙 | -12.8 | 16°13′N 114°44′E / 16.217°N 114.733°E | |
2 | 隱磯灘 | -18 | ||
3 | 武勇暗沙 | -18 | ||
4 | 濟猛暗沙 | -16 | ||
18 | 美濱暗沙 | -14.6 | ||
19 | 魯班暗沙 | -14.6 | ||
20 | 中北暗沙 | -12.8 | ||
21 | 石塘連礁 | -14.6 | 潟湖內的暗沙 | |
22 | 指掌暗沙 | -16 | 潟湖內的暗沙 | |
23 | 南扉暗沙 | -14.6 | 潟湖內的暗沙 | |
26 | 漫步暗沙 | -9.1 | 潟湖內的暗沙 |
行政隸屬
抗戰勝利後,中華民國政府將其劃歸在廣東省之下,1949年改隸屬於海南特別行政區,1979年再改轄於高雄市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1984年將中沙環礁及其海域由海南行政區管轄,1988年中沙群島劃歸海南省,2012年成為海南省三沙市一部分,菲律賓對此表達抗議[10]。
2015年5月24日至25日,三沙市委書記、市長肖傑率20多名領導幹部赴漫步暗沙考察調研[11]。
經濟活動
中沙環礁附近有上升水流,因此海域營養豐富,珊瑚礁的生長旺盛,形成絢麗的海底花園,成為南海重要漁場,自古以來就是當地漁民從事漁業活動所在。2012年海南省政府批准海南省水產研究所在三沙市中沙群島漫步暗沙海域進行科研基地建設﹐實施漁業資源增殖放流﹑魚蝦類增養殖和貝藻類底播增養殖試驗的相關科學研究[12]。
參考文獻
- ^ admin. 中沙群岛:隐伏在海下的暗沙群. 三沙市人民政府網. 2014-02-21 [2016-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 ^ 廣東省地名委員會. 《南海诸岛地名资料汇编》 (M) 1. 廣州: 廣東省地圖出版社. 1987: 187. ISBN 80522-023-9.
- ^ 中沙大环礁海底地形图. 《中國國家地理》. 2013年, (06期) [2016-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6).
- ^ 單之薔. 2010年日记 中沙群岛. 中國國家地理. 2013年, (第01期).
- ^ 陳史堅. 南海諸島. 工具書庫. [2016-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0).
- ^ 跟著我們探三沙. 南海省人民政府. 海南日報. 2013-07-22 [2016-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0).
- ^ 中沙群岛. 海南新聞網. 2016-08-15 [2016-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8).
- ^ 中沙群岛:隐伏在海下的暗沙群. 中央政府入門網站. 海南日報. 2013-07-22 [2016-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8-06).
- ^ 中沙群岛的暗沙与黄岩岛. 南海史志網. [2016-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31).
- ^ Jerry E. Esplanada, Norman Bordadora. Philippines protests China’s moving in on Macclesfield Bank. inquirer.net. Philippine Daily Inquirer. July 6, 2012 [2016-09-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7-07).
- ^ 三沙市领导干部赴中沙考察调研. 三沙市人民政府網. 市新聞中心. 2015-05-25 [2016-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4).
- ^ 海南將在三沙市中沙群島建設科研基地. 光明網. 《光明日報》. 2012-07-06 [2016-09-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