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齊蘇丹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亞齊蘇丹國
Keurajeun Acèh Darussalam
كاورجاون اچيه دارالسلام
1496年—1903年
亞齊蘇丹國國旗
國旗
亞齊蘇丹國
國徽
16世紀上半亞齊國的極盛領土,聖主伊斯坎德爾·穆達(1608年-1637年在位)征服的領土為淺棕色
16世紀上半亞齊國的極盛領土,聖主伊斯坎德爾·穆達(1608年-1637年在位)征服的領土為淺棕色
首都哥打拉賈(今班達亞齊)
常用語言亞齊語馬來語阿拉伯語
宗教伊斯蘭教
政府君主國
蘇丹 
• 1496-1528
阿里·穆哈亞·斯雅
• 1874-1903
穆罕默德·達烏德·斯雅英語Alauddin Muhammad Da'ud Syah II
歷史 
• 首位蘇丹即位
1496年
1903年
貨幣當地金銀貨幣
前身
繼承
蘇木都剌國
荷屬東印度

亞齊蘇丹國(Sultanate of Aceh)是16至17世紀在今天印尼蘇門答臘亞齊的強權,首都哥打拉賈(Kutaraja,今日之班達亞齊)。亞齊人的族源為占族,在占城被越南滅亡後部分佔族逃離到東南亞各地,亞齊就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地點。

亞齊蘇丹國在其最盛之時,成為馬來半島上的柔佛蘇丹國葡屬馬六甲的強敵,三者間持續地搶奪馬六甲海峽的控制權,以及胡椒的出口。除了強大的軍事實力外,亞齊蘇丹國的宮廷也曾為伊斯蘭學術與貿易的重要中心。

亞齊戰爭

1873年3月26日荷蘭殖民政府與亞齊蘇丹國宣戰,至1904年亞齊全境為荷蘭所控制,成為最後一個被打敗的蘇丹國。

19世紀以來,英、荷殖民勢力為控制馬六甲海峽在亞齊角逐。

1871年英、荷雙方簽約,荷蘭承認英國在荷屬東印度群島有平等貿易的權利,英國聲明認可荷蘭有權在蘇門達臘「自由行動」。

1873年3月,荷蘭派戰艦入侵亞齊,挑起亞齊戰爭。翌年1月,荷軍佔領首都大亞齊和王宮,亞齊蘇丹馬赫邁德·沙被迫撤往山區,不久病故。

1874年初,荷蘭宣佈兼併亞齊。亞齊地方封建主擁立新的蘇丹,領導亞齊人民繼續開展抗荷鬥爭。

1881年,荷蘭殖民政府宣佈亞齊戰爭已經結束,但實際上荷蘭軍隊僅控制交通幹線,亞齊戰爭處於相持階段,荷蘭殖民者已耗費上億盾的軍費。

80年代後,亞齊著名的伊斯蘭教領袖杜固·烏瑪和杜固·蒂羅等,先後以保衛伊斯蘭教,趕出入侵的異教徒為號召,領導亞齊人民掀起抗荷鬥爭的新高潮,發動大規模的抗荷「聖戰」,採取游擊戰術,給荷蘭殖民軍以沉重打擊。

1894年後,荷蘭殖民者在政治上拉攏世俗的封建王公貴族,宣佈保留他們的繼承權和原有稱號,以孤立及打擊伊斯蘭教領袖。在軍事上採取固守防線,調集重兵,全面討伐,抗荷起義軍的力量遭到很大削弱。

1899年杜固·烏瑪在戰鬥中犧牲,反抗鬥爭轉入低潮。1903年,亞齊蘇丹被捕,被迫接受荷蘭的統治,一些抗荷首領也陸續投降,亞齊人民大規模的抗荷鬥爭停止,荷蘭殖民政府再次宣佈亞齊主權歸屬荷蘭。

1904年,亞齊人民抗荷游擊戰爭再度興起,分散的游擊戰爭一直堅持到19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