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今文經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今文經學漢代經學一派,與古文經學相對應,主要特點是加入大量的占卜陰陽學說,提倡天人感應,以符合當時的需要,被列入學官,成為正統。而古文經學不斷對其發動挑戰,到漢朝滅亡和南北朝時期玄學興起時期,今文經學逐漸衰落,直到清代,隨着樸學興起和社會改革的需要,今文經學被重新發現,主要代表人有康有為

歷史

孔子刪定六經,到了秦朝始皇帝聽從李斯建議焚書坑儒,秦末的戰火等使這些典籍遭到巨大的破壞(《易經》作為占卜之書,得以不焚)。漢高祖呂太后文景二帝主要講究黃老道家思想,夾雜法家刑名之學,到漢武帝時,因皇帝喜好儒家儒生亦多,六經的流傳開始繁榮起來。他們的經書靠口耳傳授而且以漢代通行的隸書寫成,在政府中列為正統。

同時,一些孔子家族與民間藏匿的經書被重新發現,雖然不曾得到政府的承認,但逐漸流傳,這一派所依據的經書往往為漢代以前的文字所寫,號稱「古文」,認為更加接近原來儒家的思想。西漢晚期開始,古文經學在劉歆的積極倡導下,獲得振興,逐漸成為主流。

這樣,由於經書的傳承、解釋存在分歧,形成了今古文兩派。爾後實際上許多儒者兩派兼修,所以界限並非相當明顯。經學大家鄭玄就以兩派極深造詣而聞名。

清末的1891年,今文經學專家康有為刊印《新學偽經考》,謂東漢以來古文經學,多出自劉歆偽造,是新莽一朝之學,非孔子之經。

主要人物

研究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