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創造分類學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創造分類學(英文:Baraminology,「Bara」意為創造,「Min」意為種類)是一種由聖經創造論者發明,用以分類現有生物以及已經絕種的生物的分類法。創造分類學最初由庫爾特·懷斯(Kurt Wise)於1990年代提出。創造分類學的成立,其中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當初挪亞帶了多少種動物上了方舟以便躲過全球性的大洪水

根據創造分類學,目前認為挪亞帶上方舟的動物不超過1400種,大約共6700多隻陸地上的動物和飛鳥進入方舟。而一些動物已經在大洪水後滅絕了,目前的陸地動物和飛鳥可歸類為633種左右。雖然海洋動物並沒有上挪亞方舟,不過創造分類學也有被用來歸類海洋動物。

在大洪水之後,這些從方舟出來的動物逐漸繁衍,分化成了後來數目繁多各種各樣的動物。

創造分類學的其中一種分類方法是根據兩種動物之間是否可以雜交。例如,獅子老虎雜交之後可以生下獅虎,則獅子與老虎可以被歸類為同一類動物。可以雜交而生下,因此馬和驢也應被歸類為同一類動物。

創造分類學還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則,那就是潔淨和不潔淨的動物通常不會歸類為同一類。這是因為上帝吩咐挪亞帶入方舟的潔淨動物和不潔淨動物的數量是不同的。

除了年輕地球創造論者外,年老地球創造論者也可以相信創造分類學。也就是相信說並沒有所謂的最後共同祖先,相信有全球性大洪水但是不相信六日創造是字面上的意義。不管是年輕地球創造論者還是年老地球創造論者,都相信生物只會在上帝規定的種類裏面演變,不相信跨種類的演變。

現在的科學生物分類學為biological taxonomy,是由生物學家林奈創立,林奈也是一名神創論者。不過現在的創造論者認為,現行的taxonomy分類學已經被查爾斯·達爾文演化論影響了,也為了要解決挪亞方舟帶多少動物的問題,因此便提出了創造分類學(baraminology)。

研究方法

創造分類學使用了和演化論系統學相同的方法,包括了支序分類學和模式分析(Anaylsis of Pattern, ANOPA)。不過,與其是用這些方法來找出生物的共同之處,創造分類學使用這些方法來尋找生物群體中形態學和基因上的差距。

創造分類學家還研發了屬於創造論者的系統學軟件,叫做BDIST,來研究生物群體之間的差異。

Alan Gishlick在2006年時審閱了創造分類學的工作成品,發現了他們使用的方法相當嚴謹,內部一致性也相當強。 [1]

參見

參考資料

  1. ^ Gishlick, Alan. Baraminology. Reports of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National Center for Science Education). 2006, 26 (4): 17–2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