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加文納橋

座標1°17′11.5″N 103°51′08.2″E / 1.286528°N 103.852278°E / 1.286528; 103.852278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加文納橋
Cavenagh Bridge
座標1°17′11.5″N 103°51′08.2″E / 1.286528°N 103.852278°E / 1.286528; 103.852278
承載行人路、單車徑
跨越新加坡河
地點新加坡金融區
設計參數
橋型斜拉懸索橋
全長79.25米
闊度9.45米
最大跨度60.96米
歷史
設計師Colonel Collyer, Rowland Mason Ordish
施工單位Clutha Ironworks and P&W Maclellan, Glasgow Engineers
開通日1869年
地圖
地圖

加文納橋(英語:Cavenagh Bridge)是新加坡唯一的懸索橋,也是該地區跨最古老的橋樑之一。該橋橋身離水面較低,緊跨流經新加坡金融區的新加坡河而築。加文納橋竣工於1870年,是為紀念新加坡在1867年成為的海峽殖民地新的英國海外領地而修建的。至今此橋仍保留了橋樑建成之處的原有風貌。

歷史

最初此橋叫做愛丁堡作為對愛丁堡公爵到訪的紀念,橋樑之後更名為加文納橋,是為了對最後一位印度任命的海峽殖民地首長威廉姆斯·奧佛爾·加文納遜英語William Orfeur Cavenagh爵士表示尊敬,加文納爵士1859年至1867年在任。加文納家族的盾徽仍然標示在橋樑的兩頭。

加文納橋連結了新加坡河的市區北岸和商業區南岸。在橋樑建成之前,人們通往這兩區需要從愛琴橋迂迴或者花上1個duit(相當於1/4)坐船渡河。

這座橋相比其他的懸索橋有着更為精心打造的懸索支撐,這是新加坡所建造的第三座橋樑。1869年建造是為了緩解坐船渡新加坡河的不便。橋樑最初的設計為閉合橋,但工程快完工時發現只有固定結構才能滿足要求。這次建造中運用了大量在當時非常常用的鑄造技術生產的鋼鉚釘

橋樑是由殖民地工務局的約翰·特恩布爾·湯姆森所設計,P&W Maclellan, Glasgow Engineers花費了80,000海峽元所建造的。在格拉斯哥建造並且測試橋面可承受自身四倍的重量後由貨船運至新加坡,再由新加坡的犯人勞動力重新整合併在一年後對外通行。人力車和牛車可在加文納橋上通行跨越新加坡河。但在這之後,橋樑由於1880年代新加坡河欣欣向榮的貿易變得過渡承載。

當加文納橋不能承受城鎮日益增長的交通量以及橋樑的水上高度在漲潮時無法通過載客量較大的船隻等問題後,政府決定在1910年建立安德遜橋來取代加文納橋。最終加文納橋免遭拆除,成為了一座行人橋,而車輛馬匹和牛車被分流去安德遜橋。加文納橋則有一塊警方告示牌樹立在橋的兩頭,限制超過3英擔(152公斤)的車輛通過橋面。這一規則同樣適用於家畜和馬匹。

今日的加文納橋

加文納橋前對車輛限制的告示,橋樑左側萬國旗飄揚着的即浮爾頓酒店

加文納橋現為一座行人橋,在1990年代在橋身上增加了燈光設施以突出在傍晚橋樑的美觀度。橋樑現在提供從河畔北岸的文化區到南岸商業區之間的行人方便,也為橋身後革新的五星級豪華酒店浮爾頓酒店(以前的浮爾頓大樓)的住客出行帶來便利。

在加文納橋附近有着許多雕塑作品,包括橋西南拱座上造型相當可愛的幾隻貓的銅像,這種名為古晉塔貓(Kucinta)的貓咪是新加坡的特產,也是健力士世界紀錄中記載全世界體型最小的貓。

參見

參考資料

  • Ilsa Sharp, (2005), The Journey - Singapore's Land Transport Story, SNP: Editions, ISBN 981-248-101-X
  • Peter K G Dunlop (2000), Street Names of Singapore, Who's Who Publishing, ISBN 981-4062-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