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多維奇·費里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盧多維奇·費里埃(Ludovic Ferrière)
出生 (1982-10-21) 1982年10月21日41歲)
法國布盧瓦
母校維也納大學
知名於撞擊事件
科學生涯
機構奧地利自然史博物館 (維也納)
論文加納的博蘇姆維湖(Bosumtwi,Ghana)撞擊坑衝擊結構中衝擊岩的衝擊變質作用和地球化學:石英中由衝擊引起的變形和轉變的案例研究及相關方法(2009)

盧多維奇·費里埃 博士(Ludovic Ferrière,1982 年出生於法國 布盧瓦) 是位地質學家,目前是奧地利自然史博物館 (維也納)隕石收藏和撞擊石收藏的主任策展人,以對隕石和撞擊坑的研究而著名。

傳記和職業

1982 年出生於法國,費里埃很早就對岩石和礦物產生了興趣。 他對隕石撞擊坑的熱情是在法國圖爾大學才真正點燃的。在熱情驅動下,他在拉瓦爾大學(加拿大魁北克)度過了一年的時間學習地質學,在業餘時間還探索了附近的隕石坑。

回到法國後,他在南特大學完成了為期一年的行星學課程。隨後在法國巴黎的巴黎第六大學費里埃完成了行星學碩士學位,並在自然歷史博物館學習了隕石。

2009 年在奧地利維也納費里埃完成了關於加納的博蘇姆維湖撞擊坑的地質和地球化學方面的博士論文。博士後研究他再次去了加拿大專門研究破碎錐,以及相關的衝擊引起的微變形礦物(倫敦的西安大略大學)。

目前,費里埃是奧地利自然史博物館 (維也納)著名的隕石和撞擊石館藏系列的主任策展人。

研究

費里埃的研究活動主要圍繞隕石和撞擊坑。他和同事一起已經為四個隕石撞擊坑的發現和確認做出了貢獻(即芬蘭的Keurusselkä 隕石坑[1]、剛果民主共和國的路易茲隕石坑(Luizi crater)隕石坑[2]、瑞典的 Hummeln 隕石坑[3]以及澳大利亞的Yallalie隕石坑 [4]),並且還發現並分類了許多隕石(例如在埃及、烏拉圭、非洲西北部的發現)。

在探險方面,費里埃已經考察了地球上許多已確認和可能但尚未確認的撞擊坑。他在偏遠地區尋找可能的新隕石撞擊坑和隕石的一些探險活動,得到了國家地理學會的韋特資金資助。其中被多個媒體報道的一次探險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費里埃在那裏發現並證實了路易茲隕石坑(Luizi crater[5]的撞擊起源。

專業著作方面,費里埃已經獨立或合作地發表了 80 多篇經過行業評審的研究成果。他們的研究成果共有200多篇摘要在國際會議上被展示。費里埃還出版了一本關於隕石的專著[6]

參考

  1. ^ Ferrière, Ludovic; Raiskila, Selen; Osinski, Gordon R.; Pesonen, Lauri J.; Lehtinen, Martti. The Keurusselkä impact structure, Finland—Impact origin confirmed by characterization of planar deformation features in quartz grains.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 May 23, 2010, 45 (3): 434–446 [2022-02-15]. Bibcode:2010M&PS...45..434F. doi:10.1111/j.1945-5100.2010.01032.x可免費查閱.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5) –透過Wiley Online Library. 
  2. ^ Ferrière, Ludovic; Lubala, François R. T.; Osinski, Gordon R.; Kaseti, Pierre K. The newly confirmed Luizi impact structure, Democratic Republic of Congo—Insights into central uplift formation and post-impact erosion. Geology. September 1, 2011, 39 (9): 851–854 [2022-02-15]. Bibcode:2011Geo....39..851F. doi:10.1130/G3199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8) –透過pubs.geoscienceworld.org. 
  3. ^ Alwmark, C.; Ferrière, L.; Holm-Alwmark, S.; Ormö, J.; Leroux, H.; Sturkell, E. Impact origin for the Hummeln structure (Sweden) and its link to the Ordovician disruption of the L chondrite parent body. Geology. April 1, 2015, 43 (4): 279–282. Bibcode:2015Geo....43..279A. doi:10.1130/G36429.1 –透過pubs.geoscienceworld.org. 
  4. ^ Cox, Morgan A.; Cavosie, Aaron J.; Ferrière, Ludovic; Timms, Nicholas E.; Bland, Phil A.; Miljković, Katarina; Erickson, Timmons M.; Hess, Brian. Shocked quartz in polymict impact breccia from the Upper Cretaceous Yallalie impact structure in Western Australia.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 May 23, 2019, 54 (3): 621–637 [2022-02-15]. Bibcode:2019M&PS...54..621C. doi:10.1111/maps.1323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15) –透過Wiley Online Library. 
  5. ^ Huge Impact Crater Found in Remote Congo. Science. March 9, 2011 [2022-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08). 
  6. ^ Meteorites. Edition Lammerhuber. [2022-02-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3-11).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