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印度共產黨(馬列)人民戰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印度共產黨(馬列)人民戰爭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People's War
領袖賈納帕蒂
成立1980年
解散2004年9月21日
併入印度共產黨(毛主義)
準軍事組織人民游擊軍
意識形態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
政治立場極左翼
國際組織馬列主義政黨和組織國際會議 (國際通訊)
南亞組織南亞毛主義政黨和組織協調委員會
印度政治
政黨 · 選舉

印度共產黨(馬列)人民戰爭(英語: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People's War),常被稱為人民戰爭集團People's War Group),是印度歷史上的一個地下共產主義政黨。該黨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1980年建立,1998年,印度共產黨(馬列)黨團結併入該黨,2004年9月21日,和印度毛主義共產主義中心合併組建印度共產黨(毛主義)[1]該黨是南亞毛主義政黨和組織協調委員會成員。[2]

歷史

該黨源於安得拉邦納薩爾派的重新聯結。康達帕利·西薩拉馬亞等人組成的印度共產黨(馬列)安得拉邦委員會曾加入印度共產黨(馬列)中央組織委員會,後脫離,[3]1980年4月22日,安得拉邦委和泰米爾納德邦委合併建立該黨。[4]該黨認為印度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決心繼續武裝鬥爭群眾運動,不參與選舉[5]該黨最初主要限於建黨地區,但後來擴大到安得拉邦其他區域、馬哈拉施特拉邦中央邦奧里薩邦[6]

根據《刑法(修正案)》,該黨於1992年5月在安得拉邦被取締。1992年2月,印度內政部要求馬哈拉施特拉邦、中央邦和奧里薩邦取締該黨。但該黨在國家一級仍未被取締。[7]

1998年8月11日,印度共產黨(馬列)黨團結併入該黨,[8]開始在喀拉拉邦哈里亞納邦旁遮普邦建立邦委員會。[9]1999年,該黨三位中央委員被當局逮捕和殺害。2000年12月2日,該黨創建人民游擊軍。這天是其三位中央委員被殺的周年忌日。2002年10月,該黨發表一個聲明,包含對印度三個邦的首席部長的死亡威脅。一年後,該黨進行了一次暗殺錢德拉納的行動。[10]

2004年9月21日,該黨與印度毛主義共產主義中心合併為印度共產黨(毛主義)[11]2004年11月,大約15萬人在海德拉巴舉行支持兩黨合併的一個大規模集會。

2004年12月,根據《非法活動(預防)修正法》(2004),該黨和其所有掩護機構被印度政府列為「恐怖組織」。[12]

參考文獻

  1. ^ Szajkowski, Bogdan, and Florence Terranova. Revolutionary and Dissident Movements of the World[失效連結]. London [u.a.]: Harper, 2004. p. 161
  2. ^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International Terrorism in Southeast Asia and its Likely Implications for South Asia, Wilson John, and Swati Parashar. Terrorism in Southeast Asia: Implications for South Asia. Delhi, India: Pearson Education (Singapore), Indian Branch, 2005. p. 113
  3. ^ Öberg, p. 86
  4. ^ Ramana, p. 13
  5. ^ Mohanty, Manoranjan. Class, Caste and Gender: Readings in Indian Politic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w Delhi: SAGE, 2004. p. 29
  6. ^ Karat, Prakash. Naxalism today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7. ^ Dash, Satya Prakash. Naxal Movement and State Power: With Special Reference of Orissa. New Delhi: Sarup & Sons, 2006. pp. 81–82
  8. ^ Joint declaration by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People's War, and Communist Party of India (Marxist-Leninist) Party Unity. [2018-05-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9). 
  9. ^ 存档副本 (PDF). [2018-05-14].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16-03-04). 
  10. ^ Öberg, p. 77
  11. ^ Dash, Satya Prakash. Naxal Movement and State Power: With Special Reference of Orissa. New Delhi: Sarup & Sons, 2006. p. 132
  12. ^ Human Rights Watch (Organization). "Being Neutral Is Our Biggest Crime": Government, Vigilante, and Naxalite Abuses in India's Chhattisgarh State. New York: Human Rights Watch, 2008. p. 20

擴展閱讀

  • Ramana, P. V. The Naxal challenge: causes, linkages, and policy options Pearson Education. 1 December 2008. ISBN 978-81-317-0406-6
  • Öberg, Magnus. Resources, governance and civil conflict Routledge. 1st ed. 30 August 2007. ISBN 978-0-415-41671-9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