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吳湊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吳湊(730年—800年),濮州濮陽縣人,唐朝外戚,官員。

生平

章敬皇后弟弟,唐代宗舅舅。他的祖輩和父親都是今四川一帶的縣令縣丞之類的小官。寶應二年(763年)[1],其外甥唐代宗開始大封母族,家族由此興盛。與兄吳漵同日開府,授太子詹事,俱封濮陽郡公。又記為「太子詹事,臨濮縣公;並加開府儀同三司[2]」。吳湊以兄弟皆授官三品,固辭太過,要求降低官職。於是任命吳湊為檢校太子賓客,兼太子家令,充十宅王使。累遷左金吾衛大將軍

吳湊性格「小心謹慎,智識周敏,特承顧問,偏見委信」,深得唐代宗信任。大曆末年,繼母喪免職。建中初年,起為右衛將軍,兼通州刺史貞元初年,入為太子賓客,出為福州刺史、御史中丞、福建觀察使唐德宗又以吳湊為陝州大都督府長史陝虢觀察使劉玄佐逝世,以吳湊檢校兵部尚書、汴州刺史、御史大夫宣武軍節度使。後授右金吾衛大將軍。貞元十四年(798年),授京兆尹

吳湊病重時,不召巫醫,藥不入口,家人泣而勉之。他說:「吾以凡才,濫因外戚進用,起家便授三品,歷顯位四十年,壽登七十,為人足矣,更欲何求?古之以親戚進用者,罕有善終,吾得歸全以侍先人,幸也。」唐德宗知道後,下令御醫進藥,不獲已,服之。貞元十六年(800年)四月逝世,時年七十一,追贈尚書左僕射,德宗罷朝一日。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三十三·外戚》作「寶曆二年」或「寶曆中與兄漵同日開府」,當是寶應之誤。
  2. ^ ,《舊唐書·卷五十二·列傳第二》後父令珪,寶應初贈太尉;母李氏,贈秦國夫人。叔令瑤,拜太子家令,封馮翊郡公;令瑜,太子右諭德,封濟陰郡公。後兄漵,鴻臚少卿,封鄄城縣公;澄,太子賓客,濮陽縣公;湊,太子詹事,臨濮縣公;並加開府儀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