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弦外音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若有一個音,且這個音所處的和弦中不包括這個音,則這個音被稱作和弦外音,或簡稱外音

諸論

在音樂的陳述中,一般可以分為旋律及由和弦構成的(和聲的)伴奏兩個部分。

旋律中的每一個音,根據和它同時發生的和弦的關係,可以分為和弦音與和弦外音。

屬於這個同時發聲的和弦,包括其根音三音五音七音或九音,都是和弦音。

任何其他不屬於這個和弦的音,都是和弦外音。

有時,旋律的發展僅限於和弦音

但更常見的是由和弦音與和弦外音綜合構成的旋律。

延留音

延留音出現在強拍或次強拍,它使在音高上與自己接近,並在一般情況下緊接着出現的和弦音延遲出現。

延留音的各種形式:

  • 懸停音——又稱有準備、向下解決的延留音掛留音
  • 阻礙音——又稱有準備、向上解決的延留音
  • 倚音——又稱沒有準備的延留音

除了延留音外,所有其他的和弦外音都出現在弱拍上

經過音

它充填在兩個不同和弦音之間,成為向上或向下級進的一種「過渡」。

輔助音

它用級進的方式(向上或向下)把一個和弦音和它的重複音連接起來。

輔助音的各種形式

  • 鄰音——又稱前後級進的輔助音鄰接音刺繡音
  • 逃音——又稱前級後跳的輔助音逸音
  • 夠音——又稱前跳後級的輔助音後部倚音
  • 環音——又稱上下環繞式雙輔助音

先現音

先現音(又稱先取音)是後一和弦音(在弱拍上)的提前出現

持續音

偶然結合

非三度結構的和音

在強拍或弱拍上出現的和弦外音導致了非三度結構和音(人們稱之為「偶然結合」)的形成。當這種和音在弱拍上出現時,它們是經過的、輔助的,有時是先現的和音。

由延留音在強拍上形成的非三度結構和音形成一種高度緊張的效果並要求得到緩和,而這種緩和是在解決,也就是恢復到三度結構的和弦時才能形成。

三度結構偶然結合的和音

有時,由延留音(或經過音等)構成的和音在表面上看來也可以按三度排列。

對於三度結構的延留音與和弦,一般可以根據下列特點加以區別:

  • 三度結構的延留音形成的和弦往往是該時期所不常用的(例如在維也納古典作曲家作品中的S7
  • 三度結構的延留音所處的位置與正常的功能進行規律不相符

這種由延留音構成的具有三度結構的和音沒有獨立的功能,叫做(也就是不獨立的)和弦

不僅延留音,其他形式的和弦外音(經過音、輔助音、先現音)也經常形成假和弦。它們的共同特點就是旋律的傾向性,而延留音由於其節奏位置(在小節的強拍上),在這方面表現得更為鮮明。

破壞和弦的三度結構的延留音在19世紀以前,在記譜上還總是記成沒有短斜線的長倚音(但其奏法是在強拍上,跟和弦的其他音同時奏出)。

參考文獻

  • 和聲學教程》,作者:伊·杜波夫斯基 、 斯·葉甫謝娜夫 、 伊·斯波索賓 、 符·索科洛夫; 出版社: 人民音樂出版社;譯者: 陳敏
  • 《Учебник Гармонии》,作者:И.Дубовский, С.Евцеев, И.Способин, В.Соколов (В первой части);出版社:Москва 「Музыка」 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