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太息
善太息是中醫學的病證名,出自《靈樞、口問篇》,是指患者自覺胸中憋悶,每以長聲噓氣為舒的症狀,又稱嘆息、嘆長氣。
證治
《靈樞、口問篇》中所記載的太息病機為心氣不暢,可針刺手少陰心經、手厥陰心包經、足少陽膽經留針以補法治療。後世分為肝鬱及氣虛二證。
肝鬱
氣虛
網上購買治療中藥方劑
文獻摘要
- 《靈樞、口問篇》黃帝曰:「人之太息者,何氣使然?」岐伯曰:「憂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氣道約,約則不利,故太息以伸出之。補手少陰心主,足少陽留之也。」
- 《類經》張介賓註:太息者,息長而大,即嘆息也。約,猶束縛也。憂愁思慮則氣鬱不伸,而心系急、氣道約,約則滿悶於中,此嘆息之不容已也。手少陰,心經也。心主,手厥陰經也。足少陽,膽經也。助木火之臟,則陽氣可舒、抑鬱可解,故皆宜留針補之。
參考文獻
- 趙金鐸主編,《中醫症狀鑑別診斷學》,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年,ISBN 7117006730/R674
- 秦伯末,《中醫臨證備要》,人民衛生出版社,1973年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