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國家氣象中心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國家氣象中心
中央氣象台
主要領導
主任郝麗萍
機構概況
上級機構中國氣象局
機構類型中國氣象局直屬事業單位
行政級別正司局級
編制人數248
聯絡方式
總部
實際地址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南大街46號
郵政編碼100081
對外官網www.nmc.cn
機構沿革
成立時間1950年3月1日
影像資料
國家氣象中心大樓

國家氣象中心(英語:National Meteorological Center縮寫NMC),通稱中央氣象台(英語:Central Meteorological Observatory of CMA),是中國氣象局負責天氣預報核污染擴散緊急響應工作的科技型、社會基礎性公益事業單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主管天氣預報的國家級中心。

沿革

1950年3月,中央軍委氣象局成立了第一個直屬業務機構中央氣象台[1][2]

職責

根據《國家氣象中心主要職責及機構編制方案》,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承擔下列職責[3]

  1. 牽頭組織天氣業務、生態和農業氣象業務、環境氣象業務系統設計、業務科研項目的組織實施、業務規範和標準的制訂。
  2. 承擔全國及世界主要區域範圍的天氣監測和預報,承擔我國及所屬責任海區的氣象災害預警。
  3. 承擔我國及世界主要區域範圍的颱風和海洋氣象監測和預報預警業務。
  4. 承擔全國水文及地質災害、環境、航空等專業氣象預報業務。
  5. 承擔全國及世界主要區域範圍的生態與農業氣象及相關災害的監測、預測、預警和評估,為國家糧食安全和生態建設與保護提供氣象保障。
  6. 承擔製作天氣、生態與農業氣象公眾氣象服務產品;負責組織製作高影響天氣和重大氣象災害監測、影響評估、對策建議等綜合性決策氣象服務材料,為黨中央、國務院及相關部門提供綜合決策氣象服務。
  7. 負責氣象災害監測,氣象及衍生災害的災情收集和評估,承擔重大氣象災害的應急保障服務任務。
  8. 開展面向各類專業用戶的氣象科技服務。
  9. 負責數值預報業務系統的開發、改進、升級和運行維護及模式的檢驗評估,數值預報產品的解釋應用。
  10. 承擔對下級氣象台站的相關業務技術指導任務。
  11. 依靠科技創新,開展數值預報、天氣、生態與農業氣象、環境氣象等領域的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
  12. 承擔世界氣象組織世界氣象中心、核環境緊急響應區域專業氣象中心、亞洲沙塵暴預報區域專業氣象中心、海洋氣象服務中心的任務。
  13. 負責本單位的人、財、物等行政管理和黨務工作。
  14. 完成中國氣象局交辦的其他任務。

機構設置

根據《國家氣象中心主要職責及機構編制方案》,國家氣象中心(中央氣象台)設置下列機構:

內設管理機構

  • 辦公室
  • 業務科技處
  • 世界氣象中心(北京)運行辦公室
  • 人事處
  • 計劃財務處
  • 黨委辦公室(監察審計室)
  • 離退休幹部辦公室

內設業務機構

  • 天氣預報室
  • 中國氣象局颱風與海洋氣象預報中心
  • 生態和農業氣象中心
  • 強天氣預報中心
  • 中國氣象局環境氣象中心
  • 氣象服務室(中國氣象局災害監測預警評估中心)
  • 天氣預報技術研發室
  • 預報系統開放實驗室

中國氣象局數值預報中心設在國家氣象中心,為非獨立法人事業單位。

業務

預報警報系統

國家氣象中心使用三級數值預報系統,包括:全球中期數值預報、區域數值預報、專業數值預報。提供下列的氣象服務:

基本天氣預報方面,包括0-3天的定量降水預報、4-7天逐日要素滾動預報、10-30天的延伸期預報。

氣象災害預警報包括但並不限於以下的災害性天氣:颱風暴雨寒潮高溫沙塵暴大霧

颱風預報

國家氣象中心熱帶氣旋等級[4]
等級 風速
超強颱風 ≥51.4米每秒(≥16
≥185公里每小時
強颱風 41.7–51.3米每秒(14–15級)
150–184公里每小時
颱風 32.8–41.6米每秒(12–13級)
118–149公里每小時
強熱帶風暴 24.5–32.7米每秒(10–11級)
88–117公里每小時
熱帶風暴 17.5–24.4米每秒(8–9級)
63–87公里每小時
熱帶低壓 ≤17.4米每秒(≤7級)
≤62公里每小時

中央氣象台負責對105°E—180°赤道以北的太平洋上生成的熱帶氣旋進行監測,當氣旋達到熱帶風暴強度便會對其編號(編號格式與國際編號相同),並按照日本氣象廳(西北太平洋負責颱風國際編號命名的機構)的命名稱呼(若日本氣象廳尚未命名,則只稱呼編號)。此外,中國氣象局設立24小時警戒線和48小時警戒線,當颱風中心位置進入48小時警戒線前,中央氣象台每天進行00、06、12、18時(世界時,下同)4次定位,進入48小時警戒線後,則每天進行00、03、06、09、12、15、18、21時8次定位,當颱風中心位置進入24小時警戒線後,中央氣象台每天進行逐小時的24次定位。此外,中央氣象台對48小時警戒線內的熱帶低壓進行編號發報,編號用四個字符表示,前兩個字符「TD」為熱帶低壓英文首字母縮寫,後兩個字符表示序號。熱帶低壓每天進行00、06、12、18時8次定位。[5]

48小時警戒線位於34°00′N 132°00′E / 34.0°N 132.0°E / 34.0; 132.015°00′N 132°00′E / 15.0°N 132.0°E / 15.0; 132.00°00′N 105°00′E / 0.0°N 105.0°E / 0.0; 105.0三點的連線處;24小時警戒線位於34°00′N 127°00′E / 34.0°N 127.0°E / 34.0; 127.022°00′N 127°00′E / 22.0°N 127.0°E / 22.0; 127.015°00′N 110°00′E / 15.0°N 110.0°E / 15.0; 110.0三點的連線處。(如右下圖)

此外,中央氣象台還對全球其他洋區的熱帶氣旋進行監測,並將報告放在官網的全球熱帶氣旋檢測公報中[6];對北印度洋的氣旋風暴的監測放在北印度洋北印度洋熱帶氣旋公報中[7],這些公報中所使用的熱帶氣旋名稱和強度分級都是以該洋區區域專責氣象中心的強度分級的命名為準。

氣象國際合作

國家氣象中心參與的國際合作包括:

參見

參考文獻

  1. ^ 中央气象台的变迁,中国天气网,2010-02-24. [201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2-09). 
  2. ^ 兴利除弊话改革——气象部门双重领导管理体制实施回顾,中国气象局,2008-12-12. [2014-12-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03-04). 
  3. ^ 关于我们. [2010-09-0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11-03). 
  4. ^ GB/T 19201-2006
  5. ^ 中國氣象局. 颱風業務和服務規定. ISBN 9787502955724.
  6. ^ 全球热带气旋监测公报. [2019-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2-14). 
  7. ^ 北印度洋热带气旋公报. [2019-02-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0-03).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