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外貌至上主義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外貌至上主義又稱外貌至上外貌主義外貌協會外貌歧視以貌取人,是一種社會現象,往往長相醜陋、顏值低下之人會受到歧視和不公正對待。外貌至上主義會嚴重影響這些人的戀愛、工作和其他領域的機會[1]。各種場合均會遇到此類現象,例如約會、社會環境以及工作場所。與其他形式的歧視(如種族主義性別歧視)相比,外貌歧視受到的關注較少,而且通常沒有受到法律保護。此類現象還有可能打擊一些外表不太有吸引力的人自尊心,導致這些人會非常消極。[2][3]許多人會根據他人的外表對其進行判斷,並影響之後人們對他人的反應,並且一個人的外貌吸引力對人們判斷其能力有很大影響。對「美的就是好的」刻板印象的研究表明,總的來說,外表有吸引力的人會因此受益,外貌有吸引力的人被更積極地看待。此外還有研究表明,平均而言,外表有吸引力的人會有更多的朋友、更好的社交技能以及更積極的性生活。[4][5]

法律

美國

直到20世紀70年代,美國的一些法律還帶有外貌至上主義的痕跡。在許多司法管轄區設有醜陋法,根據法律,如果有人染上了令外表不雅觀的疾病或毀容,這些人會被要求禁止前往公共場合。現今公平就業機會委員會認為極度肥胖人士要受美國殘疾人法案保護,不得歧視。少數城市還出台法律保護人們免受基於外表的歧視。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聯邦層面的法律保護人們免受基於外貌的歧視[6]

比利時

在2007年5月10日的《反歧視法》(Antidiscriminatiewet/Loi anti-discrimination)中,有一條規定說,不允許人們因為他人的身體或其他特徵而歧視[7]

參見

參考文獻

  1. ^ Lookism, The Free Dictionary, [September 30,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5-05) 
  2. ^ Grollman, Dr. Eric Anthony. Prejudice And Attraction: Is Beauty Really In The Beholder's Eye?. Kinsey Confidential. [26 October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15 September 2018). 
  3. ^ Hosoda, M.; Stone-Romero, E. F.; Coats, G. The effects of physical attractiveness on job-related outcomes: A meta-analysis of experimental studies. Personnel Psychology. 2003, 56 (2): 431–462. doi:10.1111/j.1744-6570.2003.tb00157.x. 
  4. ^ Eagly, Alice; Ashmore, Richard; Makhijani, Mona G.; Longo, Laura C. What is beautiful is good, but.. Psychological Bulletin. 1991, 110: 109–128. doi:10.1037/0033-2909.110.1.109. 
  5. ^ Rhodes, Gillian; Simmons, Leigh; Peters, Marianne. Attractiveness and Sexual Behavior: Does Attractiveness Enhance Mating Success?. Evolution and Human Behavior. 2005, 26 (2): 186–201. doi:10.1016/j.evolhumbehav.2004.08.014. 
  6. ^ Gomez, Evangeline. Should Businesses Worry About Appearance-Based Discrimination in the Workplace?. Forbes. 31 January 2012 [27 February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06). 
  7. ^ LOI - WET. www.ejustice.just.fgov.be. [15 November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