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慎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慎獨,意思是當自己一個人獨處時,仍然需要謹慎守禮。[1]這是儒家所提倡的一種修身方法之一[2]梁漱溟甚至認為慎獨貫穿了整個儒家思想。[3]唐朝詩人駱賓王亦有詩句:「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即是在無人看見的地方,亦不作不見得人的事情。[4]

儒家論慎獨

慎獨在儒家當中是一個重要的標誌[5]。因此不少儒家典籍亦提及「慎獨」一詞,如《中庸》當中的「故君子慎其獨也」[6]。而《大學》亦把慎獨列作誠意的一部份,如所謂誠意,亦即不自欺,不自欺亦即獨處時亦不會自我欺騙。而小人在獨處時不善行為就會表露無遺,亦會放盪自己的行為,但當遇見君子時便會遮掩其不善之處。因此君子應該表裏如一,因此需要慎獨。尤如:春秋時魯人「柳下惠坐懷不亂」的典故。 東漢時楊震的「四知」箴言:「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三國時劉備的「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元代時許衡不食無主之梨,「梨雖無主,我心有主」。 清代林則徐的「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北宋范仲淹食粥心安,「非不感厚意,蓋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饌,後日豈能復啖此粥乎!」 曾國藩著名的「日課四條」:慎獨、主敬、求仁、習勞,其所謂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 [7]

佛教論慎獨

慎獨一詞到了現代,不少僧人亦有引用慎獨來提醒自身的修行。如中台禪寺見歸法師認為,人在獨處時常有苟且偷安之心,因此在獨處時我們應坦誠面對自己的心,觀察自己每一個念頭的變化,這就是「覺」。[8]釋淨空則認為,慎獨代表着別人看不見的時候仍要謹慎如事,別人聽不見的時候仍要保持清醒,他亦把慎獨總結為三點:「言行合一為情操、心口如一是良知、始終如一為坦蕩。」[9]

現代中國論慎獨

中國官媒有評論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及領導幹部,應該要學會慎獨,更認為慎獨是領導幹部的必修課[10],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也強調要「慎獨慎微」[11]

參看

參考文獻

  1. ^ 慎獨. 教育百科. 台灣: 中華民國教育部 (中文(繁體)). 
  2. ^ 姚才剛 張曼麗. 传统儒家慎独学说的历史考辨及现代价值. 馮燊均國學基金會. 中國大陸: 馮燊均國學基金會 (中文(簡體)). 
  3. ^ 梁漱溟. 人心與人生. 台灣: 商務印書館. 2013-12-01. ISBN 9789570528824 (中文(繁體)). 
  4. ^ 类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寫作成語詞典. 中國大陸: 中國教育出版網.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6-17) (中文(簡體)). 
  5. ^ 馬愛菊. 马爱菊:曾子的“慎独”. 中國孔子網. 中國大陸: 中國孔子基金會 (中文(簡體)). 
  6. ^ 孔伋. 第一章. 中庸. 互聯網: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6) (中文(繁體)).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7. ^ 孔門弟子. 第一章. 大學. 互聯網: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2-02) (中文(繁體)). 所謂誠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惡惡臭,如好好色,此之謂自謙,故君子必慎其獨也!小人閑居為不善,無所不至,見君子而後厭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則何益矣!此謂誠於中,形於外,故君子必慎其獨也。 
  8. ^ 見歸法師. 慎獨. 禈林衲子心. 台灣: 中台禪寺 (中文(繁體)). 
  9. ^ 釋淨空. 人生的最高境界——慎獨. 灼見名家. 香港. 2016-08-06 [2020-1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13) (中文(繁體)). 
  10. ^ “慎獨”應是領導干部的“必修課”. China People Daily. [2023-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2). 
  11. ^ 人民日報海外版專供:習近平為何強調「慎獨慎微」. Wen Wei Po. [2023-06-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