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尼·克里夫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東尼・克里夫
原文名Tony Cliff
出生Yigael Glückstein
(1917-05-20)1917年5月20日
奧斯曼帝國耶路撒冷穆塔薩勒夫英語Mutasarrifate of JerusalemZikhron Ya'akov英語Zikhron Ya'akov
逝世2000年4月9日(2000歲—04—09)(82歲)
 英國英格蘭倫敦
政黨社會主義工人黨

東尼·克里夫 (Tony Cliff,出生名Yigael Glückstein,希伯來語יגאל גליקשטיין‎  ; 1917年5月20日—2000年4月9日)是一個托洛茨基主義者。出生於現在以色列的一個猶太家庭,1947年移居英國1950年代末開始以筆名東尼·克里夫活動。克里夫是社會主義評論小組的創始成員,該小組後來改名國際社會主義者,1977年又改名社會主義工人黨。克利夫實際上是這三者的領導人。

生平

1917年,Yigael Glückstein出生於奧斯曼帝國耶路撒冷穆塔薩勒夫英語Mutasarrifate of JerusalemZikhron Ya'akov英語Zikhron Ya'akov(位於現在的以色列 ),同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從奧斯曼帝國手中奪取該地區控制權 。他是波蘭猶太移民Akiva和Esther Glückstein的四個孩子之一,他們是在第二波猶太移民潮中來到巴勒斯坦的。 他的父親是一名工程師和承包商。 他有兩個兄弟和一個妹妹。他的兄弟Chaim後來成為著名記者,戲劇評論家和翻譯家。 他姐姐亞歷珊卓(Alexandra)的兒子是以色列平面設計師David Tartakover英語David Tartakover。 他在英國統治的巴勒斯坦管地長大;著名猶太復國主義者和未來的以色列總理摩西·夏里特是他家族的朋友,也是他家的常客。 他有兩個有名的舅舅:著名的醫生Hillel Yaffe英語Hillel Yaffe,和農藝師、猶太復國主義活動家Haim Margaliot-Kalvarisky法語Haim Margaliot-Kalvarisky。 他的鋼琴老師是以色列第一任總統哈伊姆·魏茲曼的姐姐,父親的商業夥伴是魏茲曼的兄弟之一。 [1]

13歲時他改名以迦(Yg'al),因為Yigael這個名字來自一個殺害了很多阿拉伯人的復國主義者。Yg'al這個名字來自於民數記當中,其中一名不主張定居迦南的,摩西派出的探子。[2][3]

他在耶路撒冷上學,然後在海法以色列理工學院學習,然後輟學並在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學習經濟學。他年輕的時候開始認同共產主義,儘管他從未加入過巴勒斯坦共產黨,因為他在成為社會主義活動家之前沒有遇見任何黨員。然而,他加入過社會主義-猶太復國主義青年運動青年衛士,但是很快在1933年成為托洛茨基主義者,同時還堅決反對猶太復國主義。與其他青年衛士成員一起,他加入了非法的巴勒斯坦革命共產主義聯盟

隨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Glückstein積極反對動員猶太人參加英國的戰爭,將這場戰爭視為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他被英國人逮捕並在戰爭期間被監禁。獲釋後,他與來自南非的猶太移民Chanie Rosenberg英語Chanie Rosenberg結婚,並於1945年一起搬到特拉維夫。他們於1947年移居英國,但克里夫始終無法成為英國公民,並在餘生中一直是無國籍人士。他講的英語帶有明顯的以色列口音。後來,他被英國當局驅逐出境,並在愛爾蘭共和國生活了數年。在此期間,他活躍於都柏林的左翼圈子,結識Owen Sheehy-Skeffington英語Owen Sheehy-Skeffington與他的妻子Andrée。 [4]因為他的妻子Chanie有英國公民身份,他才被允許在英國居住。在倫敦期間,他再次活躍於革命共產黨,並被選為該黨的領導。在大多數時候,他支持喬克·哈斯頓英語Jock Haston的領導[5],因此,他參與了黨內有關受俄羅斯與共產黨領導的各國的性質的辯論。這場辯論與英國國有工業有關,也與哈斯頓和革命共產黨對第四國際領導層對於東歐南斯拉夫的立場日益強烈的批評有關。

隨着革命共產黨的解體,Glückstein的支持者們加入格里·希利組建的The Club英語The Club (Trotskyist)。但是Glückstein自己被驅逐到愛爾蘭,所以沒有加入。1950年,他幫助創辦了社會主義評論小組及同名期刊這本雜誌是格呂克斯坦在1950年代撰寫的主要出版物,後來在1960年逐漸由《國際社會主義》取代,最終於1962年停刊。

等到他獲得了英國的永久居留權,他在The Club的支持者們已經被驅逐出該組織,因為他們在伯明翰工會委員會上就韓戰有不同的立場。Glückstein派拒絕表態支持戰爭中任何一方。

由於他在英國缺乏居留權以及他早期流亡愛爾蘭的經驗,Glückstein使用Roger或Roger Tennant這個化名1959年他第一次使用東尼·克里夫這個筆名可能是在關於羅莎·盧森堡的第一版小冊子。1960年代,克里夫在《國際社會主義》中恢復使用他早期的許多筆名,例如署名Roger、Roger Tennant、Sakhry、Lee Rock和東尼·克里夫發表期刊評論,但沒有任何文章署名Yigael或Yg'al Glückstein。

1962年,社會主義評論小組更名為國際社會主義者。從1960年的不到100名成員發展到1977年聲稱擁有3,000名左右成員,此時它更名為社會主義工人黨。克里夫一直是該黨領導成員直到去世。他是社會主義工人黨為應對工人階級地位變化而進行的各種重新定位的核心決策者。特別是在七十年代初罷工活動高潮結束後的七十年代後期,他主張工人階級運動正在進入「低迷」,因此應該從根本上改變黨的活動方式。隨後黨內進行了激烈的辯論,克里夫的一方最終獲勝。長期支持美國國際社會主義組織的托洛茨基主義作家Samuel Farber英語Samuel Farber認為,克里夫在這一時期建立的黨內製度「讓人聯想到季諾維也夫在二十年代中期在蘇聯建立的制度」。這導致了後來黨內的各種危機和分裂。 [6]

正如他本人所說,克里夫的經歷與他所領導的團體的歷史密不可分。

在他去世前不久,他的心臟接受了一次大手術。 [7]

意識形態

克里夫是托洛茨基主義傳統中的革命社會主義者,他試圖使列寧的政黨理論在今天繼續生效。他的大部分理論著作都是針對當時黨的直接任務。

在當時,許多托派團體的共識是,史太林主義政黨主導的國家——其特點是計劃和國有經濟——應該被視為「墮落工人國家」(蘇聯)或「畸形工人國家」(其他史太林主義國家,包括東歐的大部分地區)。在許多方面,克里夫是這一觀點的主要反對者。儘管一些反對他的人試圖把他的國家資本主義論與其他觀點聯繫起來:例如,美國工人黨的「官僚集體主義」論。然而,克里夫本人堅持認為,他的想法與馬克斯·沙赫特曼般奴·里齊等人的思想沒有任何關係,並在《官僚集體主義論批判》中明確了這一點。

儘管如此,在1950年代,他的團體傳播了沙赫特曼派出版的文獻和「永久武裝經濟」論,該理論被認為是後來國際社會主義傾向的思想根基之一,起源於沙赫特曼派。雖然也有人聲稱克里夫拒絕公開承認這一點。[注 1]

個人生活

克里夫幾乎沒有時間進行任何無關政治的活動(除了照顧家人)。他不喝酒也不抽煙,也不怎麼社交。他的妻子Chanie Rosenberg(1922—2021)先後是社會主義評論小組、國際社會主義者和社會主義工人黨的活躍成員,她在其中活躍多年。除了為組織的出版物撰寫許多關於社會問題的文章外,退休以前她還活躍於英國全國教師工會。此外,他四個孩子中的三個加入了社會主義工人黨。他與兒子Donny Gluckstein合着了兩本書。

著作

  • 中東問題(1946)
  • 史太林主義俄羅斯的本質(1948)
  • 史太林在歐洲的衛星國(1952)
  • 史太林主義的俄羅斯:馬克思主義分析(1955)
  • 論永久軍備經濟(1957)[8]
  • 改良主義的經濟根源(1957)
  • 羅莎盧森堡研究(1959)
  • 托洛茨基論替代主義(1960)[8]
  • 背離的不斷革命論(1963)[8]
  • 收入政策、立法和商店管理員(與Colin Barker合著)(1966)
  • 法國:鬥爭在繼續(與Ian Birchall合著)(1968)
  • 僱主的攻勢、生產力交易以及如何與之抗爭(1970)
  • 危機:社會契約或社會主義(1975)
  • 列寧傳卷1:建黨(1975)
  • 十字路口的葡萄牙(1975)
  • 列寧傳卷2:全部權力歸蘇聯(1976)
  • 列寧傳卷3:革命圍城(1978)
  • 列寧傳卷4:布爾什維克與世界共產主義(1979)
  • 階級鬥爭與婦女解放,1640 年至今(1984)
  • 馬克思主義與工會鬥爭,1926年總罷工(與Donny Gluckstein合着)(1986)
  • 工黨,馬克思主義歷史(與Donny Gluckstein合着)(1986)
  • 托洛茨基傳卷1: 1879-1917年十月革命 (1989)
  • 托洛茨基傳卷2:革命之劍 1917-1923 (1990)
  • 托洛茨基傳卷3:與崛起的史太林官僚作鬥爭 1923-1927 (1991)
  • 托洛茨基傳卷4:夜越黑,星越亮 1927-1940 (1993)
  • 托洛茨基之後的托洛茨基主義,國際社會主義者的起源(1999)
  • 贏得全世界:革命者的一生(2000)
  • 千禧年的馬克思主義(2000)

關聯條目

參考

檔案

華威大學現代記錄中心藏有東尼克里夫文件(英文)。 [2021年7月19日檢索]

文章
傳記
引用
  1. ^ Shindler, Colin. Israel and the European Left: Between Solidarity and Delegitimization. Bloomsbury Publishing USA. 2011-12-22 [2021-07-19]. ISBN 9781441138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0) (英語). 
  2. ^ Tony Cliff: A World to Win (Chap.1). www.marxists.org. [2021-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7-15) (英語). Another factor that spurred me to identify with the Palestinians was the name my parents gave me – Ygael (Gluckstein). This was taken from a John Wayne type Zionist hero who murdered a number of Arabs. At the age of 13 I changed my name from Ygael to Ygal. Seeing that in Hebrew there are no vowels but only consonants the two names are spelt in exactly the same way, so it was easy to do. The root of the name Ygal is this: Moses sent 12 spies from the 12 tribes of Israel to go to Canaan to spy out the land. Two said they would like to settle there; ten said they would not. The first of those who did not want to settle was called Ygal. 
  3. ^ 聖經 (和合本)/民數記 第13章. 維基文庫. [2021-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7-20) (中文). 
  4. ^ Sheehy-Skeffington, Andrée. Skeff: The Life of Owen Sheehy-Skeffington, 1909-1970. Lilliput Press. 1991: 101. ISBN 978-0946640607 (英語). 
  5. ^ Bornstein, Sam. The war and the international: A history of the Trotskyist movement in Britain, 1937-1949. London: Socialist Platform. 1986. ISBN 978-0950842332 (英語). 
  6. ^ Farber, Samuel. Tony Cliff as a Socialist Leader. Solidarity. 8 August 2013 [31 January 20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09). 
  7. ^ Ian Birchall. Tony Cliff remembered. Socialist Review. 2010-04 [2021-07-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20) (英語). 
  8. ^ 8.0 8.1 8.2 中文马克思主义文库·托尼·克里夫. www.marxists.org. [2021-07-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8-12). 
註釋
  1. ^ 該指控似乎來自於Jim Higgins寫的小冊子《More Years for the Locusts》。然而似乎與之矛盾的是,在《國際社會主義》第47與第49期中都高調廣告了T.N.Vance寫的《永久武裝經濟》。T.N.Vance現在公認是該理論的發起人。Higgins與克里夫都是第49期的編輯。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