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是跟據中國國家旅遊局(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2016年5月26日出台的《國家旅遊局關於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記錄中國遊客及旅遊從業人員不文明行為的檔案。意在為推進旅遊誠信建設工作,提升公民文明出遊意識。

背景

中國於2012年成為世界上第一大旅遊消費國,而中國遊客出遊的不文明行為(例如隨意吐痰丟垃圾、大聲喧譁、在文物上塗寫或刻字,等)損害了中國形象。[1][2]。最具代表性的例子是2013年中國遊客在法國羅浮宮池水洗腳,中外輿論大嘩,一時之間馬來西亞[3]澳門[4]台灣嘲諷「強國人」遊客的呼聲此起彼落。2016年「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是為了整治旅遊不文明行為以提高中國國家和民族形象。

法規歷史

早在2015年4月6日,國家旅遊局就已出台《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5月14日修改為《國家旅遊局關於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5]),並設立「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俗稱「遊客黑名單」)。[6]而新的「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增加了對旅遊從業人員的行為約束。新規實施後,原有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管理暫行辦法》即停止實施,而此前建立的「遊客不文明行為記錄」繼續有效,但不再新增記錄,新的不文明行為將被記錄在「旅遊不文明行為記錄」。

名單記錄信息由所屬地方旅遊管理部門提交或通過媒體報道和社會舉報採集[7],名單由中國國務院旅遊主管部門管理,信息保存期限視情節及影響程度確定[8]。遊客黑名單具有震懾意義,進入「遊客黑名單」的遊客在此後旅遊中將會受到影響,嚴重則會影響出境、銀行信貸等[9][5]。「黑名單」不是法律法規,更多的是一個道德準則規範[10],而《法制晚報》刊登了一篇文章《進了「旅遊黑名單」,然後呢?》指出記錄名單的問題,而多家旅行社表示進入遊客黑名單的遊客旅遊社暫時無權阻止這些遊客跟團旅遊,同時遊客也可以以出行的方式進行個人旅遊[1]

參考資料

  1. ^ 1.0 1.1 旅游“黑名单”制度,管用吗?. 河北日報. 2015年5月11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0月6日). 
  2. ^ 中国将会记录游客不文明行为. 旅遊外交參考. 2015年4月7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0-06). 
  3. ^ 中國人到處洗腳 洗到羅浮宮水池去. 佳禮網. 2013-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30).  註:該帖文以「強強」稱呼不文明的中國遊客。
  4. ^ 強國人洗腳洗到法國 外國人驚呆. CyberCTM. 2013-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30). 
  5. ^ 5.0 5.1 关于修改《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失效). 中國國家旅遊局. 2018年4月18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年4月18日). 
  6. ^ 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 中國旅遊之聲. 2015-07-0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8). 
  7. ^ 《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 檢察日報. 2015年4月10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年10月7日). 
  8. ^ 国家旅游局公布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 中國日報網. 2015-05-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24). 
  9. ^ 《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 人民網. 2015年4月6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10. ^ 国家旅游局监管司相关负责人就《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答记者问. 國家旅遊局信息中心. 2015-04-07. [永久失效連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