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東光 (1904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東光
리동광
本名李相俊
性別
出生1904年
 大韓帝國咸鏡北道慶源郡
逝世1937年7月(33歲)
 滿洲國奉天省新賓縣
別名李東一、李冬日
民族朝鮮族
語言朝鮮語漢語
職業軍人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李東光朝鮮語:리동광李東光,1904年—1937年7月),原名李相俊,又名李東一李冬日朝鮮族東北抗日聯軍烈士,磐石地區首批中共黨員之一,九一八事變後參與磐石游擊隊的創立,1934年任中共南滿臨時特委書記,1936年任中共南滿省委首任組織部長,2015年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1]

早年生涯

1904年3月9日(農曆1月23日),李東光出生於朝鮮咸鏡北道慶源郡的一個農民家庭。1918年,李東光小學畢業後隨家人遷居吉林省琿春縣,1922年考入龍井私立東興中學。在龍井期間,他開始接觸馬列主義思想,投身革命運動,並於1926年加入朝鮮共產黨[2]:120

1926年5月30日,延邊地區為紀念五卅慘案一周年,舉行大規模遊行示威。李東光組織龍井東興、大成中學師生參加了遊行示威[3]:120。1927年9月,東興中學的幾名進步教師被龍井日本總領館抓走。李東光組織幾十名學生到龍井日本總領館遊行示威,要求無條件放人。同年10月初,他與20餘名學生被逮捕。當月,他成功越獄,後被朝鮮共產黨滿洲總局派往磐石任南滿青年同盟和南滿農民同盟的領導人。1929年冬,他在樺甸縣蜂蜜頂子舉行了介紹馬列主義的學習班[2]:120[4]:205

中共磐東首任區委書記

1930年春,李東光根據共產國際「一國一黨」原則加入中國共產黨,是磐石地區首批中共黨員之一。同年6月中共磐東區委成立,李東光任首任區委書記。1931年8月,中共磐石縣委改組為磐石中心縣委,李東光當選為中心縣委候補委員,並任專職巡視員。[5]:156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李東光與磐東區委組織群眾發動了「二九」郭家店、「四三」三道崗和「五八」磐東反日鋤奸鬥爭[5]:156-157。1932年6月4日,中共滿洲省委軍委書記兼巡視員楊林與磐石中心縣委在磐東小孤山以磐石赤色游擊隊為基礎成立「磐石赤色游擊隊」,對外宣稱「滿洲工農反日義勇軍第一軍第四縱隊」。1932年11月,磐石工農反日義勇軍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二軍南滿游擊隊」。1933年1月至5月,李東光組織群眾協助游擊隊先後四次取得反圍剿的勝利[6]:168-173[4]:207

中共磐石中心縣委書記

1933年5月,李東光在磐石中心縣委第四次擴大會議上被推選為磐石中心縣委第三屆書記。當選磐石中心縣委書記後,李東光作了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恢復在圍剿時期被破壞的中共黨組織;二是在根據地建立村民委員會處理各項事務,行使抗日政權職能;三是組建發展反日會、婦女協會、兒童團等抗日團體以及農民自衛隊、青年義勇軍等武裝隊伍,並與省委巡視員金伯陽一起協助楊靖宇組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獨立師。[5]:157-158

1933年10月,日軍對磐石抗日根據地發動「東邊道秋季大討伐」,李東光領導的中心縣委和獨立師決定讓楊靖宇率主力部隊渡輝發江,南下開闢長白山區新抗日根據地。李東光率磐石中心縣委和獨立師第一團及少年營留守堅持游擊戰。1934年末,獨立師一團兵力擴大到原來的3倍。少年營增加了兩個排[2]:124-125[3]:124。1934年8月,李東光當選南滿反日總會會長,會員人數達到3400多人[5]:158。磐石地區因此被日軍稱為吉林治安的「癌中之癌」(吉林是滿洲「治安之癌」)[7]

中共南滿省委首任組織部長

1934年11月5日,中共南滿地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在臨江縣召開。大會決定成立中共南滿臨時特委,李東光當選特委代理書記兼宣傳部長。大會同時決定成立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楊靖宇任軍長兼政委。1935年8月17日,李東光在臨江金川柳河三縣交界處主持召開了南滿特區人民革命政府籌備會,並於同年11月在輝南縣南石道河子召開的南滿特區人民代表大會上正式成立南滿特區政府。特區政府下轄15個鄉政府,56個區政府。此外,他還在南滿游擊區籌建發展反日會、農民委員會、工會、抗日武裝隊等組織,幫助東北人民革命軍反圍剿。[5]:158-159[3]:125[7]

1936年春,東北人民革命軍第一軍改編為東北抗日聯第一軍。同年7月,中共南滿第二次代表大會在金川縣河裏召開。河裏會議決定將東北抗聯第一、二軍合編成東北抗聯第一路軍,同時決定成立中共南滿省委,魏拯民任書記,李東光任組織部長。為應對日軍的討伐,李東光在桓仁臨江金川濛江等地密林里建設密營、被服廠、醫院等,並組織出版了《紅軍消息》、《革命畫報》等報刊。1936年冬,二軍軍長王德泰犧牲後,魏拯民被派往東滿領導二軍。李東光開始實際承擔南滿省委的領導工作。1937年7月,一路軍與日軍守備隊在新賓縣永陵附近黃土崗遭遇,李東光在戰鬥中中彈犧牲,時年33歲。[5]:159[3]:125[8]:35[7]

紀念

參考資料

  1. ^ 民政部公布第二批6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中國政府網. 2015-08-24 [2024-03-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3-26).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2. ^ 2.0 2.1 2.2 中國朝鮮族歷史足跡叢書編委會. 《烽火》. 民族出版社. 1992. ISBN 7-105-01492-X. 
  3. ^ 3.0 3.1 3.2 3.3 於曉峰; 黃有福 金昌錫. 《中国朝鲜族百年实录 第十卷 人物英华篇》. 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034-7560-3. 
  4. ^ 4.0 4.1 中共吉林市委黨史研究室編. 《中共吉林市党史人物 第1卷》. 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1991. ISBN 7-5602-0591-7. 
  5. ^ 5.0 5.1 5.2 5.3 5.4 5.5 中國朝鮮民族史學會紅光精神教育促進會編. 《李红光和他的战友们》. 遼寧民族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497-1447-6. 
  6. ^ 中共吉林省委黨史研究室著. 《中国共产党吉林历史》. 中共黨史出版社. 2021. ISBN 978-7-5098-5741-0. 
  7. ^ 7.0 7.1 7.2 李东光. 軍網. 2018-02-11 [2024-07-2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4-07-28). 
  8. ^ 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地方黨史研究所 東北烈士紀念館 編. 《东北抗日烈士传 第二辑》. 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1. 
  9. ^ 抗联在辽宁留下120处红色遗迹 (PDF). 遼寧日報. 2022-09-16 [2024-07-28].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4-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