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李延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延寔(5世紀—531年),一作延實[1],字隴西郡狄道縣(今甘肅省定西市臨洮縣)人,出自隴西李氏僕射房,鎮南將軍、侍中、尚書僕射、清淵文穆公李沖長子,北魏官員。

生平

李延寔溫和善良,年少時擔任太子舍人魏宣武帝初年,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清淵縣侯[2][1],屢次升遷至持節、督光州諸軍事、左將軍光州刺史[3]建義元年四月癸卯(528年5月20日),平東將軍光祿大夫、清淵縣開國侯李延寔以魏孝莊帝元子攸大舅的身份越級被授予侍中太保,封陽平王[4][5][6]。李延寔以太保一職犯了祖父李寶的名諱,又以王爵不是非宗室之人所應獲封,向魏孝莊帝上奏章堅決辭讓。李延寔因此被改封濮陽郡公,改授予太傅永安二年八月己未(529年9月28日),李延寔改任司徒公[7][8][9],外任為使持節侍中太傅錄尚書事、東道大行台、都督、青州刺史。因為李延寔之前疾病纏身,魏孝莊帝下詔以李延寔的妻弟盧道約為李延寔長史,寄希望盧道約匡正維護李延寔[10]建明二年(531年)十二月,爾朱兆進入洛陽囚禁了魏孝莊帝,爾朱兆認為李延寔是外戚,派人將他殺害於青州館舍[11]魏孝武帝初年,李延寔歸葬於洛陽,朝廷贈予使持節侍中太師太尉公錄尚書事、都督、雍州刺史,諡號孝懿[12][13]

懷磚

李延寔在永安年間被任命為青州刺史,臨行前去向魏孝莊帝辭行。魏孝莊帝對李延寔說:「懷磚的風俗,世上號稱難以治理。舅舅應該好好用心,來滿足朝廷的委託。」李延寔回答說:「臣的年紀迫近垂老,生命同於早晨的露水,人世離我越來越遠,日益接近墳墓。臣已經久請休閒告退。陛下顧念舅氏,寵愛老臣,使夜裏走路的罪人,在萬里遠處裁製美錦。我謹慎的接受明白的訓斥,不敢怠慢。」當時黃門侍郎楊寬在魏孝莊帝身旁,不懂懷磚的意思,就私下詢問問舍人溫子升,溫子升說:「我聽說陛下的哥哥彭城王元劭做青州刺史,詢問跟從他到青州的賓客,賓客說:『齊地的人民,風俗淺薄,高談空話,專心在榮華好處。太守要進入境內,齊人都懷磚對着太守磕頭,用來讚美太守。等到替代太守的人來了,太守要回家,齊人就用磚頭攻擊他。這是說向着他和背棄他快的像翻手掌。』因此京城裏的諺語說:『監獄裏沒有囚犯,家裏沒有青州人。即便家道衰落,也不用發愁。』懷磚的意思就是這樣來的。」[14]

其他

魏子建在洛陽閒暇的時候,與李延寔及李延寔的堂兄李韶經常下棋,當時的人稱之為特別愛好[15][16]

永安二年(529年),邢杲的叛亂被平定,李延寔的兒子李彧被任命為大使,撫恤安慰北魏東部地區,當時李延寔以外戚的身份而高貴顯赫,來送別的客人非常多,魏子建也前往等候告別。李延寔說:「我兒子今日出行,您用什麼來勉勵他?」魏子建回答說:「要更加警戒富貴權勢過盛。」李延寔心情失落了很久。魏孝莊帝殺死爾朱榮後,河陰之變死難者的家屬互相憑弔和慶賀,魏子建的女婿李昞是李延寔的堂侄,也在河陰之變中遇害,魏子建對姨表弟盧道虔說:「朝廷剪除倚仗權勢逞強作惡的人,凶暴的歹徒還很兇猛,沒聽到有奇妙的計策超常的謀略,恐怕光殺爾朱榮於事無補。這是隴西李氏家門禍亂的開始,憑弔和慶賀不是太匆忙了吧!」永安之後,隴西李氏宗族流轉離散,李彧遭到誅殺,就和魏子建所擔憂的一樣[17][18]

住所

李延寔的住所原本是西晉時劉禪的住宅,位於洛陽城東陽門外二里御道的北側,被稱為暉文里,原本是晉朝的馬道里,其中還有太保崔光、冀州刺史李韶、秘書監鄭道昭等人的住宅,都是廟堂豐滿特起,高門敞開[19]

家族

祖父

  • 李寶,北魏鎮北將軍、敦煌宣公

父母

  • 李沖,北魏鎮南將軍、侍中、尚書僕射、清淵文穆公
  • 滎陽鄭氏,劉宋散騎常侍,北魏冠軍將軍、豫州刺史、陽武靖侯鄭德玄之女[3]

兄弟姐妹

夫人

子女

  • 李彧,北魏驃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開府儀同三司、廣州刺史、東平郡公
  • 李彬,東魏車騎將軍、左光祿大夫、清淵獻侯
  • 李彰,北魏通直散騎侍郎
  • 李氏,北魏蘭陵郡太守鄭顥之母[22][23]

延伸閱讀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魏書/卷83下》,出自魏收魏書

參考資料

  1. ^ 1.0 1.1 《北史校勘記·卷五·魏本紀第五》:封光祿大夫清泉縣侯李延寔為陽平王 魏書「泉」作「淵」,北史避唐諱改。又諸本「寔」作「實」,從魏書及本書卷一00寔本傳改。
  2. ^ 《魏書校勘記·卷八十三下·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下》:襲父爵清泉縣侯 按卷五三李沖傳,沖封「清淵縣侯」。「清淵」為漢以來舊縣,卷一0六上地形志上,屬司州陽平郡。此傳以北史補,避唐諱改「泉」。
  3. ^ 3.0 3.1 《漢魏南北朝墓誌匯編》:魏故使持節假黃鉞侍中太師領司徒都督中外諸軍事彭城武宣王妃李氏墓誌銘」亡祖諱寶,使持節侍中鎮西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并州刺史燉煌宣公。」亡父諱沖,司空清淵文穆公。」夫人熒陽鄭氏。父德玄,字文通,宋散騎常侍,魏使持節冠軍將軍豫州刺史陽武靖侯。」兄延寔,今持節督光州諸軍事左將軍光州刺史清淵縣開國侯。」亡弟休纂,故太子舍人。」弟延考,今太尉外兵參軍。」姊長妃,適故使持節鎮北將軍相州刺史文恭子熒陽鄭道昭。」姊仲玉,適故司徒主簿熒陽鄭洪建。」姊令妃,適故使持節撫軍青州刺史文子范陽盧道裕。」妹稚妃,適前輕車將軍尚書郎中朝陽伯清河崔勗。」妹稚華,適今太尉參軍事河南元季海。」子子訥,字令言,今彭城郡王。妃隴西李氏,父休纂。」子子攸,字彥達,今中書侍郎武城縣開國公。」子子正,字休度,今霸城縣開國公。」女楚華,今光城縣主,適故光祿大夫長樂郡開國公長樂馮顥。父誕,故使持節侍中司徒長樂元」公。」女季瑤,今安陽鄉主,適今員外散騎侍郎清淵世子隴西李彧,父延寔。」妃諱媛華,隴西狄道縣都鄉和風里人。遠冑高陽,遙源姬水,蘊無名於柱下,播奇功於塞上。及大」據河洛,光啟霸功,道邁一匡,爵踰八命。儀同勳著西垂,司空名蓋東夏。故已寵侔五公,事鄰畫一。」妃體貞明之質,稟淑令之姿,幼志有成,率由非獎。爰初設帨,及此方笄,播彩公宮,摛光牖下。及有」行將遠,中谷時盈,瞻彼惟鳩,移天作合,河洲未比其德,琴瑟豈況其和。閨庭整峻,言不越閫。」武宣出統戎馬,入總機權,百揆一人,萬務由己,聲績允著,朝野嗟稱。豈獨外行所招,蓋亦內德之」助。及崩城結涕,朝哭欑悲,藐爾諸孤,實憑訓誘。誕此三良,形茲四國,無事斷機,弗勞屢徙,而日就」月將,並標聲價,齊名三虎,邁響八龍。妃既善母儀,兼閑婦德,三從有問,四教無違。帝宗仰其風流,」素族欽其盛軌。方當追蹝上古,準的來今,享萬鍾之殊榮,盡色養之深願。而倚伏難思,斯心未展,」遽等流川,奄如過客。以正光五年歲次甲辰正月癸未朔十五日丁酉薨於第。春秋卌有二。」二宮貽愴,疏親軫悲,若以小大相方,故亦事兼無律。其年秋八月六日甲申合葬武宣王陵。乃作」銘曰:」惟斗垂精,惟樞播靈,比肩世秀,閒出民英。八元騰實,三吏飛聲,豈伊髦俊,亦降賢明。四行必脩,六」禮無忒,立言成範,動容作則。望水齊智,瞻星比德,遠彼公宮,來嬪邦國。王鵙比旦,鴶鵴興燕,功毗」下武,勳格皇天。於昭中饋,宅後光先,陸離組佩,照耀簪䥖。介茲簡簡,膺此穰穰,爰誕三胤,玉閏金」箱。德音秩秩,車服光光,頒圭錫社,且公且王。必祀邁種,母儀列蕃,邢茅凡蔣,夏清冬溫。節高名貴,」道盛身尊,奄如悲谷,忽去高門。哀結未央,涕流長樂,物彩爰備,聲明聿作。宛宛游魚,團團飛鶴,眷」然城輦,長歸冥漠。周附於畢,任合自魯,追遠慎終,千齡載睹。且馴毚菟,將繁宿莽,春蘭秋菊,無絕」終古。
  4. ^ 《魏書·卷十·帝紀第十》:癸卯,以前太尉公、江陽王繼為太師、司州牧;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相州刺史、北海王顥為太傅、開府,仍刺史;平東將軍、光祿大夫、清淵縣開國侯李延寔為太保,進封陽平王,尋轉太傅;安南將軍、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公,封上黨王;侍中、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楊椿為司徒公;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頓丘郡開國公穆紹為司空公,領尚書令,進爵為王;使持節、車騎大將軍、雍州刺史、上黨公長孫稚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進爵為王,尋改封馮翊王;中軍將軍、殿中尚書元諶為儀同三司、尚書左僕射,封魏郡王;中軍將軍、給事黃門侍郎元頊為東海王;金紫光祿大夫、廣陵王恭為儀同三司。
  5.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癸卯,以前太尉、江陽王繼為太師、司州牧;以相州刺史、北海王顥為太傅、開府,仍刺史;封光祿大夫、清泉縣侯李延寔為陽平王,位太保,遷太傅;以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封上黨王;以儀同三司楊椿為司徒;以儀同三司、頓丘郡公穆紹為司空,領尚書令,進爵為王;以雍州刺史長孫承業為開府儀同三司,進封馮翊王;以殿中尚書元諶為尚書右僕射,封魏郡王;以給事黃門侍郎元填為東海王。
  6.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二》:癸卯,以江陽王繼為太師,北海王顥為太傅;光祿大夫李延寔為太保,賜爵濮陽王;并州刺史元天穆為太尉,賜爵上黨王;前侍中楊椿為司徒;車騎大將軍穆紹為司空,領尚書令,進爵頓丘王;雍州刺史長孫稚為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賜爵馮翊王;殿中尚書元諶為尚書右僕射,賜爵魏郡王;金紫光祿大夫廣陵王恭加儀同三司;其餘起家暴貴者,不可勝數。延寔,沖之子也,以帝舅故得超拜。
  7. ^ 《魏書·卷十·帝紀第十》:己未,以侍中、太傅李延寔為司徒公。
  8. ^ 《北史·卷五·魏本紀第五》:八月己未,以太傅李延寔為司徒。
  9.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三·梁紀九》:八月,己未,魏以太傅李延寔為司徒。
  10. ^ 10.0 10.1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太傅李延寔出除青州。延寔先被病,道約,延寔之妻弟,詔以道約為延寔長史,加散騎常侍,寄以匡維也。
  11. ^ 《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四》:兆營於尚書省,用天子金鼓,設刻漏於庭,撲殺皇子,污辱嬪御妃主,縱兵大掠,殺司空臨淮王彧、尚書左僕射范陽王誨、青州刺史李延寔等。
  12. ^ 《魏書·卷八十三下·列傳外戚第七十一下》:李延寔,字禧,隴西人,尚書僕射沖之長子。性溫良,少為太子舍人。世宗初,襲父爵清泉縣侯。累遷左將軍、光州刺史。莊帝即位,以元舅之尊,超授侍中、太保,封濮陽郡王。延寔以太保犯祖諱,又以王爵非庶姓所宜,抗表固辭。徒封濮陽郡公,改授太傅。尋轉司徒公,出為使持節、侍中、太傅、錄尚書事、青州刺史。爾朱兆入洛,乘輿幽縶,以延寔外戚,見害於州館。出帝初,歸葬洛陽。贈使持節、侍中、太師、太尉公、錄尚書事、都督、雍州刺史,諡曰孝懿。
  13. ^ 《北史·卷一百·列傳第八十八》:子延寔,字禧,性溫良,少為太子舍人。宣武初,襲父爵清泉縣侯。莊帝即位,以母舅之尊,超授侍中、太保,封濮陽郡王。延寔以太保犯祖諱,又以王爵非庶姓所宜,抗表固辭,徒封濮陽郡公,改授太傅。尋轉司徒公,出為使持節、侍中、太傅、錄尚書事、東道大行台、都督、青州刺史。爾朱兆入京,乘輿幽縶,延寔以外戚見害於州館。孝武帝初,反葬洛陽,贈使持節、侍中、太師、太尉公、錄尚書事、都督、雍州刺史,諡曰孝懿。
  14. ^ 《洛陽伽藍記·卷二·城東》:太傅李延寔者,莊帝舅也。永安年中除青州刺史,臨去奉辭,帝謂寔曰:「懷磚之俗,世號難治。舅宜好用心,副朝廷所委。」寔答曰:「臣年迫桑榆,氣同朝露,人間稍遠,日近松丘。臣已久乞閒退。陛下渭陽興念,寵及老臣,使夜行罪人,裁錦萬里,謹奉明敕,不敢失墜。」時黃門侍郎楊寬在帝側,不曉懷磚之義,私問舍人溫子升。子升曰:「吾聞至尊兄彭城王作青州刺史,問賓客從至青州者云:齊土之民,風俗淺薄,虛論高談,專在榮利。太守初欲入境,皆懷磚叩首以美其意;及其代下還家,以磚擊之。言其向背速於反掌。是以京師謠語曰:『獄中無繫囚,舍內無青州。假令家道惡,腹中不懷愁。』懷磚之義起在於此也。」
  15. ^ 《魏書·卷一百四·列傳第九十二》:初,子建為前軍將軍,十年不徒,在洛閒暇,與吏部尚書李韶、韶從弟延寔頗為弈棋,時人謂為耽好。
  16. ^ 《北史·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初,子建為前軍將軍,十年不徒,在洛閒暇,與吏部尚書李韶、韶從弟延寔頗為弈棋,時人謂為耽好。
  17. ^ 《魏書·卷一百四·列傳第九十二》:邢杲之平,太傅李延寔子侍中彧為大使,撫慰東土,時外戚貴盛,送客填門,子建亦往候別。延寔曰:「小兒今行,何以相勗?」子建曰:「益以盈滿為誡。」延寔悵然久之。及莊帝殺爾朱榮,遇禍於河陰者其家率相弔賀。太尉李虔第二子仁曜,子建之女婿,往亦見害。子建謂姨弟盧道虔曰:「朝廷誅翦權強,兇徒尚梗,未聞有奇謀異略,恐不可濟。此乃李門禍始,弔賀無乃匆匆?」及永安之後,李氏宗族流離,或遇誅夷,如其所慮。
  18. ^ 《北史·卷五十六·列傳第四十四》:邢杲之平,太傅李延寔子侍中彧為大使,撫慰東土。時外戚貴盛,送客填門,子建亦往候別。延寔曰:「小兒今行,何以相勗?」子建曰:「益以盈滿為誡。」延寔悵然久之。及莊帝殺爾朱榮,遇禍於河陰者,其家率相弔賀。太尉李虔第二子仁曜,子建之女婿,往亦見害。子建謂姨弟盧道虔曰:「朝廷誅翦權強,兇徒尚梗,未聞有奇謀異略,恐不可濟。此乃李門禍始,弔賀無乃匆匆!」及永安之後,李氏宗族流離,彧遇誅夷,如其所慮。
  19. ^ 《洛陽伽藍記·卷二·城東》:在東陽門外二里御道北,所謂暉文里。里內有太保崔光、太傅李延寔、冀州刺史李韶、秘書監鄭道昭等四宅。並豐堂崛起,高門洞開。趙逸云:「暉文里是晉馬道里,延寔宅是蜀主劉禪宅,延寔宅東有脩和宅,是吳主孫皓宅,李韶宅是晉司空張華宅。」
  20. ^ 《魏書·卷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道虔外生李彧,尚莊帝姊豐亭公主,因相藉托。
  21. ^ 《北史·卷三十·列傳第十八》:道虔外生李彧,尚莊帝姊豐亭公主,因相藉托。
  22. ^ 《隋書·卷五十·列傳第十五》:李禮成字孝諧,隴西狄道人也。涼王暠之六世孫。祖延實,魏司徒。父彧,侍中。禮成年七歲,與姑之子蘭陵太守滎陽鄭顥隨魏武帝入關。
  23. ^ 《北史·卷一百·序傳第八十八》:禮成字孝諧,年七歲,與姑之子蘭陵太守滎陽鄭顥隨魏武帝入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