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炳祥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炳祥
性別
出生1905年8月1日
美屬菲律賓馬尼拉市
逝世1959年6月1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
居住地廣東省香山縣南朗岐山鄉
別名李永孝霍斯特·李
政黨中國共產黨 中國共產黨
配偶王亞璋

李炳祥(1905年8月1日—1959年6月12日),又名李永孝霍斯特·李,祖籍廣東省香山縣南朗岐山鄉(今屬中山市南朗鎮李屋邊村),生於菲律賓馬尼拉市的華僑家庭,中國與菲律賓政治人物。

生平

李炳祥父親李雄壁是輪船鍋爐修理技師,洪門致公堂成員。李炳祥17歲時,父母送他和弟弟回中國讀書[1]。他先入讀上海復旦中學,後轉入青年會中學。之後參加上海大學夏令講習所[2]。1924年秋,他參加社會主義青年團,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因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和國語,不久受陳獨秀委派到張家口馮玉祥部隊擔任翻譯。中途停留北京,暫時在蘇聯駐華大使館工作[3]

1926年春,中共中央安排李炳祥在國民革命軍第一軍當翻譯,隨同國民革命軍第四軍顧問團一起北伐。北伐後受中央委派到漢口,他擔任蘇聯顧問鮑羅廷的英語翻譯。1927年7月15日,汪精衛在武漢進行七一五事變,中共中央決定讓李炳祥隨鮑羅廷由蒙古撤回蘇聯,留在莫斯科學習[4]。後因其妻子王亞璋己懷孕,不能經受長途跋涉,經周恩來同意,返回菲律賓從事革命活動[3]

李炳祥會講當地他加祿語和英語,後學會了西班牙語。1932年一·二八事變後,他在馬尼拉創辦英文日報,宣傳抗日。抗日戰爭爆發後,他和菲共呂宋局委員許立許敬誠)等,發動華僑支援中國抗日救亡運動[5]。他身為旅菲華僑勞工團體聯合會顧問,動員華僑和國際友人支持抗日進步力量,發動華僑募捐支援八路軍新四軍,並組織一批華僑青年回國參加新四軍。他還創辦《建國周報》,推動旅菲華僑中的高級知識分子成立中國之友社,經常組織舉辦《中國問題》討論會,編印以英語為主的宣傳手冊,並組織考察團到中國武漢徐州等地考察中國的抗日情況[6]

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支隊(華支)的臂章

1942年1月2日,日軍佔領馬尼拉,李炳祥作為華僑民主運動的代表人物,積極發動由馬尼拉撤至中呂宋的華僑青年,成立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隊[7]。中國僑民組成獨立的抗日隊伍,在異邦山河與當地人民一道開展抗日游擊戰[8]。1942年5月19日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支隊(華支)建立,被編為菲律賓游擊隊第48支隊,與日軍進行大小戰鬥260多次,殲敵2020人,戰績輝煌。李炳祥擔任菲共呂宋局翻譯,兼任華支與菲律賓人民抗日軍總部的聯絡員。1943年3月,日軍為對付菲律賓人民抗日軍的雨季攻勢,向中呂宋開展全面清剿,調動5000兵力和5000偽保安隊;同時飛機轟炸相配合,對以阿拉悅山樹林為中心的抗日軍進行圍剿,他因此被捕受到嚴刑拷打,之後因日軍撤退而逃脫[9]

1945年1月,美軍在菲律賓重新登陸。2月4日,菲律賓華僑抗日游擊支隊和菲律賓抗日游擊隊進入馬尼拉城,李炳祥負責對美軍、菲律賓政府和華僑各界進行聯絡工作。之後,華支派六個大隊配合美軍十一空運師,開赴南呂宋共同向山地搜索殘餘日軍。菲律賓光復初期,華支向美城防司令提供日軍的數量和駐地、軍火庫等準確情報。當肅清南、 北呂宋殘敵後,美軍要求配合作戰的游擊隊在離開前把武器交還,唯獨華支被允許全部人員攜帶武器,開到墨菲兵營集中[10]

1946年底,李炳祥從菲律賓轉移到香港,在中共華南分局領導下繼續從事海外華僑工作,後從香港轉往解放區,在北京協助籌備亞澳工會代表大會和亞澳婦女代表大會。1950年後他在中央機關工作,1957年秋,因風濕性心臟病發作而癱瘓;1959年6月12日,李炳祥在北京因病逝世,年僅54歲[11]

家庭

妻子王亞璋共生育兩女:李麗君李麗瓊[10]

榮譽

為表彰他在菲律賓抗擊日軍戰鬥中作出的貢獻,1988年夏,菲律賓退伍軍人總會追授他獎狀和獎章[12]

參考

  1. ^ 杜埃著. 风雨太平洋 第1部.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09.12: 6–7. ISBN 978-7-218-06557-1. 
  2. ^ 陳漢初主編;汕頭市社科聯編. 周恩来在潮汕. 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4.07: 609. ISBN 7-5073-1662-9. 
  3. ^ 3.0 3.1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中山市委員會文史委員會編. 中山文史 总第14辑、15辑合刊. 政協廣東省中山市委員會文史委員會. 1994.12: 50–52. 
  4. ^ 舟山市政協文史和學習委,舟山晚報編. 文史天地 上. 北京文津出版社. 2003.03: 264. ISBN 7-80554-413-1. 
  5. ^ 劉浩然主編. 许立同志追思纪念刊 1905-1995. 菲律賓許氏宗親總會. 1995.08: 30. 
  6. ^ 楊保筠主編. 华侨华人百科全书 人物卷. 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 2001.02: 264. ISBN 7-80120-427-1. 
  7. ^ 中山市外事僑務局,中山市港澳事務局編. 中山市华侨志 Annals of Zhongshan overseas Chinese affairs.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2013.12: 30. ISBN 978-7-218-07893-9. 
  8. ^ 龔陶怡編著. 黄薇纪念集. 北京:中國致公出版社. 2004.02: 52. ISBN 7-80179-040-5. 
  9. ^ 樑上苑蔡建華合著. 华侨抗日支队. 香港:廣角鏡出版社有限公司. 1980.11: 85. 
  10. ^ 10.0 10.1 黎細玲編著. 香山人物传略 2. 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2014.08: 180–182. ISBN 978-7-5034-5235-2. 
  11. ^ 曾梅生,黃夏瑩主編. 菲岛华侨抗日风云. 廈門:鷺江出版社. 1991.05: 226. ISBN 7-80533-412-9. 
  12. ^ 李蓉,張延忠主編. 中国共产党第一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录 增订本. 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 2014.06: 314–315. ISBN 978-7-5098-03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