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水塔

座標30°34′53.4″N 114°17′4.9″E / 30.581500°N 114.284694°E / 30.581500; 114.284694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漢口近代建築群
漢口水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
坐標30°34′53.4″N 114°17′4.9″E / 30.581500°N 114.284694°E / 30.581500; 114.284694
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
時代清至民國
編號6-994
認定時間2006年5月25日
保護歷史
1998年5月27日,第四批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1]
參考編碼211907
時代1907年
等級一級保護

漢口水塔,是位於武漢市江漢區中山大道前進四路路口的一座水塔。其為既濟水廠(今宗關水廠)的配套設施,於1909年建成,主體6層,日供水量27000噸[2]。另外其也是漢口近代消防標誌性建築物,歷史上還承擔着消防給水和消防瞭望的任務。2006年被列入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歷史

1906年,鎮海富商宋煒臣聯合10餘名富商,申請籌建漢鎮既濟水電公司並獲得批准,當年8月,宗關水廠便開始建設[4]。1908年,作為宗關水廠的配套設施,漢口水塔在後城馬路(即今中山大道)及張美之巷(即今民生路)交匯處開始建造[5],由英國工程師穆·爾賓負責設計[6]。1909年9月,宗關水廠建成,水塔同日啟用供水[7]

1953年2月14日,水塔所有權歸屬武漢市自來水公司(今武水集團)。1976年,水塔停止使用。1986年,武漢市政府辟水塔底樓為水塔市場。[8][6]

2013年的漢口水塔,當時漢口水塔周邊仍被商鋪包圍

建築及功能

中山大道(後城馬路)一角,靠近畫面中部被居民樓掩映的高樓為漢口水塔

建築

建築佔地555.56平方米,建築面積3888.92平方米。高41.32米,周長78.67米,塔身呈八角形狀。全塔共計有6層(西南側有樓梯間為7層),頂部裝有1080.2公斤的銅鐘作瞭望報警之用[8][6]。塔基與1層牆壁用3000餘塊花崗岩石塊砌築而成,2層及以上部分用紅磚砌成。在塔內還設有200級木製旋轉階梯,外側有雕花欄杆。[8]

水箱設置於6樓,直徑7.33米,高18.67米,容量30萬加侖(1363.6噸),夜晚用水較少時用以蓄存,白日用水較多時用以調節水壓。[9][8]

生活功能

水塔擔負着漢口的供水,在水塔2樓設有水錶以統計漢口用水,另有電杆圖管理用電[9]。水塔內部有8根達鑄鐵管道與水箱相連,在地基下還有深埋的寬12英尺的鑄鐵管。[10]

漢口水塔在修建之時,漢口各租界即與既濟公司商定,水管敷設等工程部分由既濟公司全權負責,經費由日本僑民提供,材料與設計方面由英、法、德三國負責,之後收取的水費里既濟公司可得五成,其餘五成由各租界工部局均分。[11]

消防功能

水塔亦擔負漢口的消防任務,在塔頂設置有消防嘹望哨等消防警戒設施,崗哨中安排4人晝夜不停監視火情。另外在鐘樓上還設有旗杆。如果發現火情便鳴響銅鐘,在旗杆上升起紅旗(夜間為紅燈)報警。[8]另外銅鐘鳴響的次數不同,代表的失火地區亦不同[10]

次數 地域[10] 今時地區
1 洋火廠至華景街 張自忠路至一元路一帶
2 歆生路至前後花樓 江漢路及舊花樓街道一帶
3 花樓至堤口 花樓街至王家巷碼頭一帶
4 堤口至四官殿 民權路附近王家巷碼頭至四官殿碼頭一帶
5 四官殿至沈家廟 四官殿碼頭至晴川橋漢口橋頭(原沈家廟碼頭)一帶
6 沈家廟至大王廟 晴川橋漢口橋頭至利濟路(原既濟電廠)一帶
7 大王廟至武顯廟 利濟路武勝路一帶
8 武顯廟至仁義司 武勝路至居仁門安定巷一帶
9 仁義司至礄口 居仁門安定巷至礄口路(原礄口碼頭)一帶

歷史事件

1927年的七一五政變後國共合作破裂,當年12月,作為國民黨左派的湖北省政府財政廳長詹大悲和教育廳長李漢俊被殺害於漢口水塔。[12]

影響

江漢關望向江漢路,畫面左側遠處建築即是漢口水塔

生活

在宗關水廠及漢口水塔建成前,雖然武漢三鎮都有井水可供取用,但因人口稠密,並非每家都能夠喝上井水,無奈只能前往漢江(漢水)及長江取水。水廠通水後,三鎮中的漢口居民率先結束了依靠井水及挑水夫飲水的歷史。[13]

地名

在水塔建成後的很長時間裏(尤其是在清末),漢口水塔一直是漢口最高的地標建築。今江漢區所轄,亦為漢口水塔所在的花樓水塔街道,其名稱便來源於漢口水塔。[14][15]

英國來函傳言

自2000年後,坊間有「英國保險公司告知漢口水塔投保期限已到」的流言,諸如《北京晚報》等媒體皆報道過1979年英國保險公司致函武漢告知漢口水塔70年投保期限已到之事。[16]

但武水集團職工、學者張仁港追溯來源,發現有關消息皆出自於《武漢春秋》(武漢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內刊)1982年試刊第3號中由武漢市自來水公司編寫小組(當時為編寫《武漢公用事業志》成立的編寫小組)供稿的《漢口水塔記》。但此後含《武漢公用事業志》在內的各類方志均無「英國保險公司」的說法。[16]

據張考證,武漢市自來水公司在1981年6月19日呈送上級有關拆除水塔水櫃(水箱)的報告中提及,原英國承包商曾在1979年通知武水公司水塔70年的保險期已到,是而武水公司不再使用水塔水櫃。1981年10月20日武水公司《關於水塔大修理的具體要求》也提及原英國承包商七十年保險期已過,表示此後發生問題不再負責的語句。因此所謂英國保險公司純屬誤傳,但來函的具體單位為何受文獻為留存所限,尚無定論。[16]

保護

1993年7月28日,漢口水塔被列入第一批武漢市優秀歷史建築[17]

1998年5月27日,被列入第四批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1];2006年5月25日,被作為「漢口近代建築群」的子項列為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其作為文物的保護範圍為:漢口水塔及周圍一定範圍。四至:東、南分別至相鄰道路的規劃道路紅線,西面至水塔以西20米,北面至水塔以北60米[18]

其作為文物的建設控制地帶為:與漢口電話局舊址、漢口西門子洋行舊址、鹽業銀行大樓、漢口美最時洋行大樓實行聯體控制。以保護範圍四至為界向外延伸,東面至中山大道東側規劃道路紅線以東60米,西面至中山大道西側規劃道路紅線以西50米,南面至前進五路,北面至一元路[18]

參考來源

  1. ^ 1.0 1.1 武漢市人民政府. 連結至維基文庫 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武政〔1998〕60号). 維基文庫. 1998年5月27日. 
  2. ^ 汉口水塔 武汉人喝上的第一口自来水. 新浪旅遊. [2013-08-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2). 
  3. ^ 3.0 3.1 汉口近代建筑群. 湖北文物局. [2015-06-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1-22). 
  4. ^ 武水史话. 武漢水務集團. [2024-04-15]. 
  5. ^ 江漢區志(2007年),第944頁
  6. ^ 6.0 6.1 6.2 江漢區志(2007年),第105頁
  7. ^ 武漢市志 城市建設志(1998年),第468頁
  8. ^ 8.0 8.1 8.2 8.3 8.4 武漢市志 文物志(1990年),第127頁
  9. ^ 9.0 9.1 武漢市志 城市建設志(1998年),第480頁
  10. ^ 10.0 10.1 10.2 名人武漢足印 經濟卷(2014年),第53-54頁
  11. ^ 漢口租界志(2003年),第376頁
  12. ^ 武漢市志 文物志(1990年),第123頁
  13. ^ 楚天全媒體. 张之洞批准建造的现代化自来水厂——追寻武汉自来水百年发展之路. 騰訊網. 湖北楚天傳媒體育發展有限責任公司. 2021-09-05 [2024-04-15]. 
  14. ^ 江漢區志(2007年),第29頁
  15. ^ 工作机构. -武漢市江漢區人民政府. [2024-04-18]. 
  16. ^ 16.0 16.1 16.2 漢口水塔的使用壽命與英國來函——武漢供水史上一個待解之謎(2021年)
  17. ^ 武漢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在城市建设中保留历史优秀建筑物报告的通知(武政办〔1993〕96号), 1993年7月28日 
  18. ^ 18.0 18.1 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連結至維基文庫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公布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的通知(鄂政办发〔2015〕29号). 維基文庫. 2015年5月5日. 

參考來源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