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河西之戰 (西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河西之戰是於公元前121年(漢武帝元狩二年)發生於河西走廊的兩次縱深突襲戰役漢朝軍隊在此役中奪得匈奴的河西走廊。在霍去病的率領下,西漢軍隊取得決定性勝利。[1][2]

河南之戰漠南之戰之後,伊稚斜單于右賢王遠逃大漠以北,河西地區只剩下休屠王渾邪王。前121年春,漢武帝命票騎將軍霍去病率一萬騎兵,從隴西郡(治所在狄道縣,今甘肅省臨洮縣)出發北擊匈奴。渡過狐奴水(今甘肅石羊河),經過五個王國,轉戰六天,越過焉支山(甘肅山丹縣東南大黃山)出一千餘里,殺匈奴折蘭王,斬盧侯王,俘獲渾邪王的王子及相國、都尉,其斬首俘獲匈奴軍士八千九百餘人,並奪得休屠王用以祭祀上天的金人。漢軍損失了十分之七。漢武帝下詔,增霍去病食邑二千戶。

夏,霍去病與合騎侯公孫敖率領數萬騎兵同時從北地郡(治所在馬嶺縣,今甘肅省慶陽市西北)分兩路出擊匈奴,衛尉張騫郎中令李廣也同時從右北平郡(治所在平剛縣,今遼寧省凌源縣西南)分路出擊,牽制左賢王。李廣率四千騎兵為先鋒,距大部隊約數百里,張騫率騎兵萬餘人殿後。匈奴左賢王率騎兵四萬,將李廣率領的先頭部隊包圍。李廣命兒子李敢率領數十名騎兵直穿敵陣,從敵陣左右衝出後返回。李廣命部下面對敵軍列成圓形戰陣,匈奴兵向漢軍陣地猛攻,如雨下,漢軍陣亡過半,箭也將盡。李廣令部下拉滿弓弦,不發射,他親自用大黃強弓一連射死幾名匈奴將領,匈奴攻勢才漸漸緩和下來。第二天,漢軍再次力戰,消滅的敵人超過己方的損失。張騫的大軍趕到,匈奴軍撤圍而去。漢軍無力追擊,撤兵而還。據漢律:博望侯張騫貽誤軍機,應處死,贖身後成為平民。李廣功過相抵,沒有封賞。

票騎將軍霍去病深入匈奴二千餘里,與迷失方向的公孫敖失去聯絡,未能會師。但霍去病率領部隊跨越居延海(今內蒙古額濟納旗北),向西南沿弱水(今甘肅省納林河)經過小月氏(今甘肅省敦煌市南湖鎮舊關遺址西南),向東抵達祁連山(今甘肅省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中部),生擒單桓、酋塗二王,丞相、都尉率眾二千五百人投降,斬殺30200人,俘獲小王七十餘人。漢軍損失了十分之三。漢武帝為霍去病增加食邑五千戶,封其部下有功將領鷹擊司馬趙破奴為從票侯,校尉高不識為宜冠侯,校尉仆多為渠侯。合騎侯公孫敖因中途逗留,未能與霍去病會合,本應處斬,贖身後成為平民。

渾邪王、休屠王被漢軍擒殺了好幾萬人,單于十分生氣,想將他們召到王庭處死。渾邪王與休屠王計劃投降漢朝,漢武帝擔心他們是用詐降手段偷襲邊塞,便命霍去病率兵前往迎接。休屠王對降漢後悔,渾邪王將他殺死,吞併其部眾。霍去病渡黃河,與渾邪王所部遙遙相望。渾邪王部下見到漢軍,很多人不願投降而逃走。霍去病縱馬馳入渾邪王大營,與他相見,將他企圖逃跑的部下八千人斬殺,又派渾邪王一人乘傳車前去面見武帝。同時命其部下全部渡過黃河,投降的四萬餘人,號稱十萬。渾邪王到長安,漢武帝封為漯陰侯,食邑一萬戶,其部下小王呼毒尼等四人全都被封為列侯。又增加霍去病食邑一千七百戶。休屠王太子金日磾和他的母親閼氏、弟弟金倫都被罰為官府奴隸,派到屬於少府管轄的黃門養馬。

漢武帝將歸降的渾邪王部屬分別遷徙到沿邊五郡的舊要塞之外,全部在黃河以南,保持他們原有的風俗習慣,設立五個「屬國」。從此,金城河西岸,傍南山直到鹽澤一帶,便沒有了匈奴人。同年,漢朝在此地置酒泉郡元鼎六年(前111年)分酒泉郡東部置張掖郡,分酒泉郡西部置敦煌郡太初四年(前101年)以休屠王領地為武威郡

註釋

  1. ^ 漢書》,卷006卷055卷094上
  2. ^ 資治通鑑》,卷019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