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培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以培

生平

王以培(1963年11月—),江蘇南京人,詩人,作家,翻譯家。
1983年-1990年先後就讀於國際關係學院法語系,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讀完本科以及研究生,1990年後畢業留校任教2018年5月。
1999年-2000年在巴黎第四大學學習研究比較文學。1995年獲得中國人民大學首屆青年教師講課大賽第一名,1998年被《中國圖書商報》評選為「中國十大新銳作家」之一。
曾經在歐洲各地旅遊漂泊,回國後,基本上每一年都會去三峽一代採風,旅行,記述自己的所見所聞。隨後結集出版了四本有關三峽的書籍。他的著作還包括小說,法文翻譯作品等。

主要著作

  • 《這一夜發生了什麼》(詩集,作家出版社,1994)
  • 《轉場》(旅行文學,東方出版社,1995)
  • 《基督與解脫》(學術專著,作家出版社,1996)
  • 《守靈》(小說,鷺江出版社,1998)
  • 《灰狗》(旅行文學,東方出版社,1998)
  • 《寺廟裏的語言》(散文詩集,東方出版社,1998)
  • 《潛水衣與蝴蝶》(合譯,作家出版社,1998)
  • 《蘭波作品全集》(翻譯,東方出版社,1999)
  • 《大鐘亭》(小說,中國青年出版社,2000)
  • 《游吟》(旅行文學,中國青年出版社,2001)
  • 《游》(《LeVoyage》)(學術專著,上海文化出版社、法國DescleedeBrouwer出版社,2003)
  • 《三峽記憶》(攝影文獻集,上海文化出版,2003)
  • 《白帝城》(淹沒區的現實、歷史及神話傳說,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
  • 《水位139米》(淹沒區的歷史及神話傳說,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年)
  • 《新田白水溪》(古鎮簡明鎮志,包括神話傳說、船歌民謠、歷史古蹟、人物自述、地名來源等,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年)

作者. 人民大学副教授 全国十大新锐作者王以培. 中國人民大學在職研究生網. 2011-01-10 [2011年11月15日] (中文). [永久失效連結]

研究方向

主要為歐美文學

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

從世界文學看當代中國的發展與變遷,尋找失落的精神家園 長江邊的神話與傳說 三峽淹沒區的文化遺產

目前開設課程

法語與法語詩歌、大學漢語等

評價

一句"詩寫不出來了!",亮出了王以培的真實身份。他至今依然做着文學夢,相信文學可以幫助社會和心靈找到平衡。王以培在三峽找到的不僅是精神的出路,而且也是現實的道路。他現在的心態如此平和,是因為他終於找到一件既值得做,又能做的事情。他以前可不是這樣的。王的好友,劇作家張廣天曾經在一篇自傳中說道:"以培寫詩,寫得叫苦不迭"。那時的他把自己比作監獄中最後的囚徒,是三峽改變了他,給了他希望,給了他力量。難怪他每年都要不顧一切地去那裏,因為那座快要淹沒的白帝城就是他的廟宇,他去那裏朝拜,並用手中的筆,告訴我們的後代這裏曾經發生過什麼事情。——摘自《王以培去三峽朝聖的詩人》袁越. 王以培去三峡朝圣的诗人. 新浪網. 2005年10月27日: 1 [2011年11月15日].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年3月4日)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