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繼英 (宋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王繼英(946年—1006年),北宋大臣,開封祥符(河南省開封市)人。

王繼英年輕時跟從趙普做文書,趙普罷相到河陽,為少保,隨從的人都離開了,王繼英事奉更加小心。趙普再次入相,王繼英隸屬於中書五房、院。

當時真宗趙恆在藩邸,選王繼英為導吏兼內知客事。宋太宗召見,對他說:「你之前事奉趙普,朕都知道。今事奉親王,更應該盡節。」趙恆被立為太子,授王繼英為左清道率府副率兼左春坊謁者。謁者本是宦官的職務,副率品秩尊崇,不是左右侍奉的人所擔任的,讓他兼領,是執政的失誤。

宋真宗即位,擢升為引進使。咸平初年,領恩州刺史兼掌閣門使,轉任左神武大將軍、樞密都承旨,改任客省使。契丹國入侵,王繼英密請皇帝北巡,宋真宗即命王繼英騎驛馬到鎮州定州、高陽關查看行宮儲備,向將士宣諭。不久充任澶州鈐轄。當時大將傅潛觀望不戰獲罪,命令王繼英到軍中召回交給官吏。

不久掌管三班,拜宣徽北院使,和周瑩一起同知樞密院事。周瑩出鎮,王繼英遂成為樞密院的首腦,他小心謹慎,以勤敏著稱,真宗很倚賴他。

景德元年(1004年),授樞密使。舊制,樞密院使的祖母和母親最高封郡太夫人,有詔為王繼英的祖母和母親特加國太夫人之封。曾經因為進補軍校,向皇帝說:「關係疏遠之人急於攀附,說臣蒙蔽不為他們引薦。」真宗說:「這些人雖有夤緣,也應該因事立功,方可擢用,不可以過分追求僥倖,卿不要再說了。」

王繼英從真宗抵達澶州,契丹請和,達成澶淵之盟。詢問經略,王繼英也有參預。第二年郊祀,加特進檢校太傅。景德三年(1006年),王繼英卒,時年六十一歲。真宗親臨哀悼,賜白金五千兩,贈太尉侍中諡號恭懿。而且為他安葬他的祖父、父親,贈其妻賈氏為長樂郡太夫人,錄用他的子婿、門下親吏數十人。

開始,王繼英幼年喪父,寄養在外祖父家。顯貴後,外祖父、各舅父有去世的,奏請派兒子營葬,去世後,朝廷特詔有司辦理。其子王遵式、王遵誨、王遵度、王遵范,都至顯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