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局明園住宅樓群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石油局明園住宅樓群
石油局明園住宅樓群1號樓
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單位
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
坐標43°49′02.122″N 87°35′27.172″E / 43.81725611°N 87.59088111°E / 43.81725611; 87.59088111座標43°49′02.122″N 87°35′27.172″E / 43.81725611°N 87.59088111°E / 43.81725611; 87.59088111
時代20世紀50年代
登錄1994年3月10日
地圖
石油局明園住宅樓群在烏魯木齊市的所在地

石油局明園住宅樓群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明園院內修建於二十世紀50年代的住宅樓群。最初是蘇聯援華的石油地質專家的住宅,後為中國石油職工的家屬區。2004年3月被列為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

明園最早是清代烏魯木齊都統明亮修建的明慧園。明慧園荒廢后,在清末時期成為了因桃樹而聞名的石家園子。不過到了盛世才主政新疆時期,此地又成為盛世才岳父邱宗浚的府邸所在地。邱宗浚將此地命名為明園[書 1]。當盛世才離開新疆,邱宗浚亦隨之離開。離開前邱宗浚將明園毀壞[書 2]。1950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經歷過多次商討後,兩國合營的中蘇石油股份公司[a]第一次股東大會在迪化召開,中蘇石油股份公司於1950年10月在新疆省迪化市[b]成立,總經理部臨時設在獨山子[c][書 3][新 1][網 1]。大批援華的蘇聯專家和技術工人前往獨山子,開始勘查石油的工作。1953年,中蘇石油股份公司總經理部遷往迪化市明園[d][新 1][新 2]

在二十世紀50年代,迪化盛行蘇式風格建築[e][刊 1]。1952年,石油局明園住宅樓1號樓、2號樓和3號樓修建了起來。這幾棟蘇式風格的樓最初是蘇聯專家的住房,於是人們習慣稱這幾棟樓為「專家樓」。當時大多的石油職工還居住在平房之中,明園住宅樓1號樓、2號樓和3號樓條件較好,不僅房間寬敞明亮,衛生間有水,還配有大陽台,並鋪設有木樓梯和木地板。幾年後在這3棟樓的周邊又修建起了7棟建築風格相仿的建築,即明園住宅樓4到10號樓。到了二十世紀60年代中蘇交惡之時,蘇聯專家被撤走。文化大革命期間,1號樓、2號樓和3號樓的每套房被分配給了3戶職工[新 1]。此後,明園的住宅樓主要成為了石油職工的家屬區[書 4]。2004年11月,明園住宅樓1號樓、2號樓和3號樓以「石油局明園住宅樓群」的名稱被列為第四批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單位[書 5]

現狀

石油局明園住宅樓群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友好南路2號的明園院內。其中1號樓到3號樓為烏魯木齊市文物保護單位,4號樓到10號樓為烏魯木齊市不可移動文物。住宅樓群的每棟樓設計風格幾乎一致,均為人字屋架的磚木結構兩層房屋,均為鐵皮屋頂。樓群均設有通風窗、木桃檐,在通風窗、木桃檐和房屋兩端有花式。樓道內樓梯為實木樓梯,拐角處則開3米高的窗,使得樓道採光較好。每棟建築兩側有突出陽台,每棟有三個單元,單元門均在突出部分,與之相對的背面也為突出部分。這兩面兩端有花紋,花紋部分與突出部分之間每層各有一扇窗戶,而突出部分之間每層有四扇窗,其中上下兩層中間兩扇有陽台。居民因居住需要對內外牆面進行過改動和裝修,門窗亦有所改動。但沒有改變樓群的主體建築結構,蘇式風格明顯[新 1][書 6][書 7]

圖片

註釋

  1. ^ 1955年改為新疆石油公司,1956年改為新疆石油管理局。二十世紀末重組分立,主要被分為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公司和新疆石油管理局有限公司。
  2. ^ 烏魯木齊市
  3. ^ 克拉瑪依市獨山子區
  4. ^ 1962年,新疆石油管理局機關遷至克拉瑪依市,明園則成為新疆油田對外聯絡辦事機構的辦公地點[網 2]
  5. ^ 一般指在蘇聯援華時期受到蘇聯建築風格影響或模仿蘇聯建築風格的建築,具有左右對稱,平面規矩,擁有高聳主樓和寬緩的迴廊,且由屋檐、牆身和勒腳三部分構成三段式結構的特點。不過並不是嚴格的定義。和斯大林建築的定義有一定的區別[刊 1][網 3]

參考文獻

書目
  1. ^ 劉蔭楠. 乌鲁木齐掌故(二).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 61. ISBN 7-228-07539-0. 
  2. ^ 昝玉林. 乌鲁木齐史话.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1983: 17–19. 
  3. ^ 獨山子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独山子区志.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3: 29–30. ISBN 7-228-08090-4. 
  4. ^ 烏魯木齊市沙依巴克區黨史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乌鲁木齐市沙依巴克区志.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4: 597. ISBN 7-228-08390-3. 
  5. ^ 雪克萊提·扎克爾. 乌鲁木齐年鉴, 2005. 烏魯木齊: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5: 287. ISBN 7-228-09271-6. 
  6.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 (編). 不可移动的文物·乌鲁木齐市 克拉玛依市 石河子市 阿拉尔市 图木舒克市 五家渠市卷. 烏魯木齊: 《新疆文庫》編輯出版委員會 新疆美術攝影出版社. 2015: 529–530. ISBN 978-7-5469-6641-0. 
  7.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文物局 (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集:乌鲁木齐市卷克拉玛依市卷. 北京: 科學出版社. 2011: 141. ISBN 978-7-03-032493-1. 
期刊
  1. ^ 1.0 1.1 謝洋. 新中国成立后乌鲁木齐现代建筑创作的民族地域特色之路. 城市建築. 2013, (19): 113–116. doi:10.19892/j.cnki.csjz.2013.19.025. 
網站
  1. ^ 中苏石油股份公司办公室遗址 中国石油从慢慢起步到自力更生.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 2015-08-24 [2021-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2). 
  2. ^ 新疆石油、石化工业发展概况. 新疆地情網. 2017-08-24 [2021-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1). 
  3. ^ 任瑞恩. 北京“苏式建筑”的前世今生. 新華社. 2016-08-11 [2021-09-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9-12). 
報紙
  1. ^ 1.0 1.1 1.2 1.3 王素芬. 庭院深处家园情明园. 烏魯木齊晚報 (第24版:地理). 2013-07-11. 
  2. ^ 王素芬. 明园深处有故事. 烏魯木齊晚報 (第B04版: 四版). 2016-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