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英國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英國(彼時的英國國號為「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協約國的重要成員,參加了在西線戰場、南方戰場和海上的許多重要戰鬥,還在非洲、亞洲和太平洋投入了部隊。在俄國在1917年因退出戰爭後,英國還組織了軍隊干涉俄國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英國歷史上許多重要歷史的節點,譬如皇家空軍(世界上第一支專業空軍)的成立;英國史上第一次強制徵兵,但同時也召集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志願軍團(這支部隊被稱為「基奇納之軍」,約有200萬人)。

王室

英國王室在戰時因為他們與英國的頭號大敵——德國的親緣關係而受到公眾質疑。在戰前,英國王室被稱為「薩克森-科堡-哥達家族」(House of Saxe-Coburg and Gotha),這一家族統治過薩克森-科堡-哥達公國比利時葡萄牙保加利亞,是麥森藩侯(Markgraf von Meißen)的直系後代。

英王喬治五世的表弟威廉二世即是當時德意志帝國的皇帝,此人也是英國媒體煽動下公眾最敵視的人。喬治五世的妻子瑪麗王后本人亦是德國貴族特克公爵(Duke of Teck,與德國皇室有血緣關係)的女兒。因此英國著名小說家威爾斯(《時間機器》的作者)撰文以「外邦人和無聊之廷」攻擊王室時,喬治五世的回覆成為了名言:

我也許無聊,但如果是我外邦人就讓我下地獄罷!

在1917年7月10日,為了平息群眾的憤怒,喬治五世發佈勅令,宣佈將姓氏改為溫莎(House of Windsor),並命令所有維多利亞女王居住在英國的直系後代都以此為姓。他還宣佈放棄所有德國頭銜,如巴滕堡的路易斯王子成為第一世米德福港侯爵;特克公爵成為第一世劍橋侯爵。

英國的愛德華王儲(後來繼位為愛德華八世)在戰時躍躍欲試,想要參加戰鬥對抗敵人,但政府擔心激烈的戰鬥會對王位繼承順序造成損害,所以拒絕了他的要求。但是愛德華王儲還是盡一切努力接近前線,因此直接面對了惡劣的戰場環境和戰壕的生活。愛德華王儲在戰時的事跡讓許多退伍老兵支持他。他的弟弟約克公爵(後來成為喬治六世)作為海軍軍官,參加了日德蘭海戰(史上最大的戰列艦對戰)。

喬治五世唯一的女兒,瑪麗長公主經常視察戰地醫院和後方,並建立了瑪麗長公主聖誕禮物基金會 (英文: Princess Mary Christmas Gift Box),僅1914年一年便籌集了價值16萬英鎊(約合2014年的一千〇四萬英鎊)的禮物寄給前線的英國陸海軍官兵。

保護國土法案

第一份《保護國土法案》(Defence of the Realm Act,簡稱DORA)在1914年4月(即戰爭爆發數週內)通過,該法案賦予了英國政府極大的權力,包括強制徵收對軍隊有用處的私人土地和禁止公眾給野生動物投食。

英國軍隊

陸軍

英國陸軍的規模與其他歐洲主要勢力對比是比較小的。在戰爭爆發前,英國陸軍是一支小而現代化(相對當時而言)的志願軍,一共有400,000人,大多數人在大英帝國在全世界各地的軍事基地和要塞服役(至1914年8月,157個步兵營中有74個、31個騎兵團中有12個部署在海外)。這些常備軍和其他預備役軍人被編入「英國遠征軍」(British Expeditionary Force,BEF)遠征法國參加與德國的對戰。

大部分在戰後志願入伍的新兵(即「基奇納之軍Kitchener's Army」)參加了索姆河戰役。

1916年1月,英國開始強制徵兵。在戰爭結束時,英國陸軍的兵力膨脹至400萬之巨,是英國陸軍史上人數最多的時候。

皇家海軍

因為《1889年海防法案》和英國奉行的「雙倍力量標準」(即英國要保持相當於世界第二、三位海軍力量的海軍,在當時既是法國和德國)在戰爭爆發時,英國皇家海軍是英國軍力最大的部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海上力量。

戰爭傷亡

根據陸軍部在1922年發表的《1914-1920年大英帝國在大戰時的軍事》( Statistics of the Military Effort of the British Empire During the Great War 1914–1920)有908,371名軍人陣亡、死於傷病、死於戰俘營或失蹤。另外,統計還單列出32,287名皇家海軍軍人和14,661名商船水手死於一戰。

戰後影響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巨大傷亡在西線、加利波里等戰場的可怕場景讓英國人難以忘懷。對於戰爭的恐懼是英國政府在二十年後面對希特拉在歐洲的野心和擴張時採取「綏靖」政策的一大原因。

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耗費的巨大軍費使英國從戰前世界第一大海外投資者和債權國成為欠債最多的國家。英國政府光是為了繳利息便已佔用了政府預算的40%。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