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簸箕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竹製簸箕
讓-弗朗索瓦·米勒所繪用簸箕篩去榖糠的情形

bo3gei1[1][註 1],又稱撮箕糞箕畚斗,古名[需明示出處],是以子、草繩編成的盛物器具,原義為當作篩籮去除糠秕的器具,但也可用來盛土石、草、菜等或用來挑堆肥來撒播,因此又稱「糞箕」。

使用方法可用扁擔挑運或以兩手握簸箕搬運。在農業社會中扮演重要的生活器具。形狀從上方看起來形成英文字母"U"字形,前面部分平坦,後面成拱形向內凹結構,具有很大的深度,此結構使穀物容易灌入。

備註

  1. ^ 「畚」按《漢典》作名詞是「撮土器」的意思;作動詞是「用箕之類裝東西」,如畚泥土。 《說文》「簸,揚米去糠也。」簸箕指的是用來除去穀類糠皮的箕形器具。「簸」字由「箕」與「皮」組成,從箕,皮聲;表示用箕籮在風中揚去穀物的皮殼。 畚箕與簸箕現今網絡購物時常混用。

參考

  1. ^ 簸箕 辭典檢視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2021. dict.concised.moe.edu.tw. [2023-05-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5-21).